“全链条、全循环”——河南确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目标


作者:江国成、韩淼    时间:2011-11-12





“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之际,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也确立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目标,以期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夯实城乡共同繁荣基础。

一个玉米棒子上的产业空间有多大?汤阴县“全链条、全循环”式农业给出了答案。首先,玉米加工成饲料,实现第一次增值;拿饲料养鸡、养猪,再次增值;将畜产品加工成生熟肉制品,三次增值。而过去被丢弃的玉米芯竟也被吃干榨净,增值四次。加工提炼木糖和木糖醇,剩下的木糖渣栽培食用菌,出售食用菌;食用菌培养基渣作为有机肥回田。

这个越抻越长的玉米“链”,让1斤玉米由1元钱最高升值到16元,带动全县种植优质玉米50万亩,饲养肉鸡4100万只、生猪150万头,种植食用菌1.5亿袋,年总产值超过20亿元。 

到2010年,河南粮食产量达1087.4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肉、蛋、奶、菜产量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河南农业大而不优,像汤阴一样走上农业现代化之路的地方还不多。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李克说:“大而不优,突出表现在‘两高两低’。即种植业占农业的比重高、粮食占种植业的比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背后深层次原因是河南农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

在《指导意见》中,中原经济区的一个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要求河南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在河南新近出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扑面而来的是新思路、新理念。规划提出:“积极构建集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国家要求,到2020年,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1300亿斤。200多亿斤粮食怎么增?河南以“全链条”理念跳出粮食抓粮食。在未来5年,河南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加快小麦、玉米、水稻的精深加工,力争使粮食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河南还启动了优质高效农产品加工万亿元工程,大力发展肉、菜、棉、油、乳、药等“全链”产业工程。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加注重农产品物流销售网络建设。河南提出到2015年,力争新建冷库270万立方米以上,肉类冷链利用率达40%,初步确立郑州全国重要冷链物流中心地位。

科技是农业腾飞的翅膀。河南省科技厅农业处处长徐功民说:“农业问题的核心是种子,它科技含量最高。”在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对4万个左右玉米基因和3万个左右小麦基因进行“追踪”。这些被追踪的“基因”中,有的可以控制小麦硬度,有的可以提高种子抗旱性。科研人员介绍,美国玉米每亩地比中国多打200来公斤,起作用的就是基因。

据了解,近年来河南化肥、农药等施用量年均增长6%以上,均高于粮食增产幅度,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问题日益突出。河南省科学院副研究员张硌说,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改变目前“高投入、高产出、高废物”的粗放产业模式,代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循环生产模式。

据了解,河南将以推广畜禽集中养殖、生态观光农业园区为抓手,逐步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到2015年,力争全省畜禽粪便资源化率达95%以上,90%的沼渣、沼液实现综合利用。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