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公经济发展百舸争流 总量占GDP七成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6-06-14





  6月13日至15日,2016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河南省举行。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运行、较快增长态势。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规模质量全面提升,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非公经济总量占GDP七成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数295.28万个,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的99.7%;非公经济贡献了去年全省55.7%的地方财政收入、60%以上的进出口额、74.3%的GDP、80%以上的新增就业。”6月13日,省中小企业服务局负责人用一组数字概括了河南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省非公经济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三分天下有其一”、2006年的“半壁江山”,发展到现在的超过GDP的七成,支撑作用逐步提升,已成为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提供的数字显示,我省非公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宇通客车、森源集团、建业住宅、思念食品等逐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骨干;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民营企业集群集聚态势明显,培育出了漯河食品、郑州服装、许昌假发、周口制鞋等一大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规模化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去年,全省民营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科研项目数、获得专利数、新技术新产品生产增加销售收入都取得了大幅度增长。


  多管齐下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近几年,河南省在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落实、运行监测、公共服务体系搭建、缓解融资难等方面创新做法,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


  放宽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全面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2015年减轻企业税费149.1亿元。


  率先建立了中小企业统计运行监测工作体系,建设了河南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全省已建成38家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认定86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5家服务机构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成功举办2014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被工信部誉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对接品牌”;先后组织全省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工业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十百千万”网上促销工程等系列活动,2015年共举办产销对接活动230场、签订产销合同2105.8亿元。


  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3年来,共组织银企对接洽谈活动400余场。去年底设立了规模100亿元的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中小企业。


  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2014年以来开展了两届中小企业产学研对接活动,达成合作项目500多项。开展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2年来共认定了23家特色产业集群。


  新常态下,非公经济探新路


  将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考核,是去年河南省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新政。


  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说,面对经济新常态,我省将多措并举进一步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发展环境再优化,现有政策狠落实、公共服务体系再完善。省工信委提出,破除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确保扶持政策落实到位;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建设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更多的社会机构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下,我省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清理限制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全民创业,加强创业培育。


  下一步,河南省将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载体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成长型、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发展。发挥各类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提供载体。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走“管理创新”之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管理方法创新促发展、增效益。记者陈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