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施新国标 时速超20公里电动车将纳入机动车管理


时间:2012-09-04





  9月1日起,《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新国标正式实施。按照新国标,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车,将被作为轻便摩托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记者从江苏省公安交管部门获悉,江苏轻便摩托车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办法目前尚未出台。而新国标能否控制住飞驰的电动自行车车速,还有待观察。

  相关数据显示,南京电动自行车年上牌量是自行车的6倍,全市电动车保有量已达100多万辆。南京交警部门曾统计,仅鼓楼区每天接警的伤人交通事故中,8成以上与电动车有关。苏州市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致人死亡交通事故中25%与电动车有关。可见,电动车已成为一大“马路杀手”。

  公安交管部门分析,很多电动车的实际时速达到了50至60公里,有的甚至更快。因为速度快,骑车人往往弃慢车道而改走快车道,在快车道上又不按机动车的规则行驶,闯红灯是常事,造成事故频发。而且,电动车的刹车性能比较差,又没有安全保护装置,快速行驶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非死即伤。因此,对于新国标规定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车就姓“摩”,市民和交管部门都表示欢迎。

  “交管部门以前对电动自行车的超速问题常感束手无策,如果超标电动车真能改姓‘摩’,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执法。”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朱幼平表示。

  新国标实施后,是否意味着电动车要上机动车的牌照呢?江苏省公安厅交管局表示,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具体国家标准尚未制订,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后对电动车将分类管理,符合电动自行车标准的按非机动车管理,符合轻便摩托车标准的按机动车管理。“按照机动车管理办法,车辆必须经检验合格、注册登记,也就是上牌照后才能上路行驶,同时还要给车辆购买保险,而驾驶人也必须通过考试取得驾照才能驾驶。”

  有关人士表示,机动车上牌是按照工信部颁布的机动车产品目录,而现在电动车还不在机动车产品目录里,所以还不能上牌。而且,南京是限制摩托车发展的,新牌照不给上,只能报废更新。因此,如果大量的电动车纳入摩托车管理,如何上牌还是个问题。“还有,对老车和新车是否‘一刀切’?前期已经挂电动自行车牌照的是否转为摩托车牌照?这些都是要研究的问题。”另外,具体操作时也有难题。“时速20公里如何界定?是按标注的最高时速还是实际车速?又如何测定20公里的时速,难道要交警拿着测试仪在路上一辆辆测速?”南京交警三大队一位民警问。

  记者了解到,其实,国家标准中一直有20公里时速的限制,超过20公里就不算电动自行车。问题是,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人为设置了容易去除的限速装置,使得道路上电动车“越走越快”,国家标准在这里成了被戏弄的对象。

  “新国标对生产和市场将带来直接影响。”有关专家认为,它将有效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因为后续生产的电动车时速就不能超过20公里、重量也不能超过40公斤,否则将不能当作电动自行车而要当作轻便摩托车销售,这势必会推动生产厂家在车速和重量上进行改进,促其转型。这位专家还建议,源头上,生产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管,禁止超标车出厂;道路上,交管部门要对超标又未上牌的电动车按非法车辆管理。对于依赖电动车出行的市民来说,将超标电动车纳入机动车范畴管理,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购买保险,一旦发生事故,不需要自己掏腰包。

  新国标对快递物流业的影响也可以预见。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其微博算了一笔账:电动车姓“摩”后,京东商城为此不得不设立更多站点,缩小配送范围。由于房屋租金大幅提升、配送效率下降,运输成本可能要提高40%。

  新闻链接

  电动车纳入机动车曾被暂缓实施

  早在2009年12月,曾有过“电动车纳入机动车”的激烈争论。
当时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公布《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等4项国家标准,标准规定,“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该标准本计划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标准发布后,业内人士分析称,按此标准规定,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电动自行车车主可能需要履行考驾照、上牌照、买保险等一系列手续,甚至将要在机动车道与汽车同行。若认真执行该标准,超过2000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将变成无证生产的非法企业,超过500万就业工人将面临失业。

  随后,中国自行车协会以及各地方协会先后向国家标准委递交申请,请求暂缓实施或撤销有关国标,并建议尽快修订《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当年12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报称,《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国家标准涉及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内容暂缓实施。

来源: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