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全市园区昨起正式行权


时间:2012-08-21





  “从今天早上开始,全市202项行政权力已全部正式划归区县、开发区,市里相关审批、处罚事项已全部关闭,请区县、开发区正式行权。”昨天,在全市扩权强园区督查会上,市法制办负责人严肃地宣布。

  距7月1日南京召开全市简政强区县(园区)改革实施会,动员部署简政强区县(园区)改革方案,宣布202项市级行政权力下放区县、园区至今已经50天。对决心“用1年走完苏州无锡园区体制改革10年所走过的路”的南京各园区来说,经过这50天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改革的良好开端。

  >>>新闻回顾:

  南京202项市级行政权力下放区县园区

  20日起南京区县园区行使202项“市级权力”

  四大国家级园区下放事权全部落实到位

  记者获悉,截至昨天,《南京市市级行政权力下放目录》中的202项下放权力正陆续落实到位,其中下放给园区的权力已在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中,全部落实到位。

  “我们已与放权部门签订了《行政执法委托书》,并办理了一批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昨天说。南京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也透露,他们已按职能分工,制定了《高新区承接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任务分解表》,将承接的125条市权全部落实到位。截至昨天,南京化工园有3项分别由园区公安分局、工商分局承接的市级权力已实际运作。江宁开发区承接的123项市级权力已全部授权或签订委托协议书,部分权力在昨天之前已经运行。

  栖霞区承接下放该区的195项事权和园区的125项事项工作,已于8月20日前完成,昨天正式开始受理权力事项。

  “大园区”规划启动,各园区明年上半年全部拥有规划展示馆和城市模型

  园区扩容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比如,南京高新区的管辖面积由19.2 平方公里扩大到 160 平方公里;南京化工园管辖面积从45平方公里扩大到约135平方公里。

  江宁开发区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已调整归并规划范围内的社区,实施“一园一街”战略,将秣陵和淳化街道整建制托管给开发区和高新园,园区发展空间将拓展至432平方公里。

  南京经济开发区扩权后管理面积将从原来的20多平方公里扩展到200多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从原来的近10万人增加到近30万人,行政审批执法管理事项从原来的8项增加到125项。

  从十多平方公里扩展到几百平方公里,也正在倒逼园区从单纯的产业集聚区,向高端产业新城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和城市设计变得不可或缺。南京高新区与丹麦科威公司开展合作,启动160平方公里新空间发展规划时,积极展开19.2平方公里建成区以及160平方公里新空间的城市规划整合提升和城市设计。四大开发园区正在加快建设提升自己的规划展览馆,到明年上半年,开发区全域的城市模型将与公众见面。

  各园区加快政务中心扩容和建设,行权范围和能力提升

  一下子承接这么多行政权力,园区为迅速提升行权能力,正积极扩容政务中心、筹建行权办事机构、开展行权业务培训。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说,他们已计划将政务中心扩建到800平方米,办事服务窗口增设至24个,以便集中受理或办理全部承接事权。并计划在原来8个内设机构基础上,新增规划管理、科技人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4个职能机构。南京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透露,截至昨天,他们已筹建环保局、安监局,增设了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执法大队、土地储备中心等办事机构,并开展了承接市权业务培训。

  园区全员聘用,干部实行任期制、员工实行聘任制

  园区为了承接好权力,正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干部实行任期制,员工实行聘任制,全员聘用。

  南京高新区将按照“小政府、大服务”与精简高效原则,在市政府核定的编制总量范围内优化管委会“三定”方案,全面推进干部全员聘用制,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副处级以上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制,首年综合考评排名末位的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将予免职。

  昨天的会议明确,今后市里只负责核定开发园区的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和市管领导,其余用人一律由园区自己聘用。

  园区托管街道启动,“园区带街”模式雏形初现

  在南京这次简政放权改革中,托管镇街是对园区扩容的关键环节。在“园区带街”的模式下,街道的经济功能将逐步弱化,而其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功能将得到强化。

  栖霞区托管给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潭、西岗、栖霞街道都是涉农街道,由开发区托管后将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承接开发区梯度转移的产业,可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产业化、城市化水平。南京高新区和浦口区密切合作,开始对泰山、沿江、盘城三个街道统一行使经济管理、城市管理、资源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及党建工作等职能,三个街道的人权、财权、事权今后由高新区“一手抓”。按照时序进度,全市园区扩容将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

来源: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