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化江苏”如何开演精彩好戏


时间:2011-12-28





认真贯彻“六个注重”

  让江苏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为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作出了重要指示。

  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以文“化”人,弘扬时代真善美

  “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对我们是个巨大的鼓舞。”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说,常州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举办“道德讲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老百姓通过讲道德故事、接受道德教育,净化了心灵,理顺了情绪,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凝聚力和道德驱动力。

  今年已经60岁的李桂英近年来一直忙着锡剧推广的工作。看到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论述,她的信心更足了。如今,李桂英一手创办的演艺公司每天排练,常年坚持到企业、农村义务演出,还开创了锡剧演唱会的表演形式,受到广泛欢迎。李桂英说,“我要用锡剧歌颂和弘扬人间的真善美!”

  充分发挥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彰显城市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是江苏作为“文化大省”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古城扬州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博览城的设想。市委书记王燕文说:“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文博城的目的就是守住城市的根、留住城市的魂。”为了展现扬州千年名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风采,该市计划在2014年前建成109个文博场馆。

  翻开近两年的“文化”成绩单,淮安一路夺金摘银,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总书记的话给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发展的良机。淮安有名城、名人、名著、名湖、名河、名菜,可谓“一身名牌”。繁荣和激活大文化,淮安将不遗余力。

  文化惠民,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据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汤钰林介绍,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苏州市迅速出台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规划,计划用两年时间,基本建成设施网络广覆盖、服务供给高效能、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管长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更加注重组织开展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及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社会群体的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尽力满足各类人群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亲耳聆听总书记亲切寄语,表示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文艺创作和公益演出中去。她说,苏州昆剧院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积极参与“四进”工程和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给人们带去更多的艺术享受。

  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泰州提出要把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百姓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按照群众需求来建,在老百姓身边去建,真正做到文化惠民。目前,泰州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学习贯彻胡总书记讲话精神,注重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打牢基层文化这个基。”宿迁市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袁恒认为,应该让农民创作走到前台来,只有农村文化活跃了,群众生活质量上去了,才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

  面向市场,提升文化软实力

  全面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各地都把发展文化产业看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江苏文化产品开始向市场要占有率和影响力。

  “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我激动得睡不着觉。”3D动画电影《郑和·海上巨人》制作人朱义昌认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省会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消费群体的不断增加,是南京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南京文化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3月16日,南京市委专题会议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南京市已明确,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倍增计划,专项资金总量由每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今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00亿元,从业人员增长到60万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达到20%左右。

  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认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大产业来抓。淮安则提出,全市各文化产业门类要主动降低门槛,积极鼓励民营资本、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和各类民办非企业文化机构。

  镇江结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坚持错位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后来居上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他们拿出最好的资源、最优质的项目与国内外一流的文化企业和专业公司合作,引入资本、人才、经验,共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21个单体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文化产业项目。下一步,将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引领镇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大蓝图。

  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继吸引国内三大油画基地———深圳、厦门、莆田的一批领军人物入驻后,又将目光瞄准了周边地区的民间工艺大师。南通扎染艺术领军人物焦宝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皋手工丝毯制作人李玉坤,大公镇红木雕刻民间艺人周克龙等都希望通过“523”平台,进一步拓展民间工艺发展空间。

来源:新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