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侨之乡”有望成南通城市新名片


时间:2011-12-27





“新侨之乡”,有望成为南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又一张靓丽城市新名片。

过去10年,“敢为人先”的南通人争相出海创业,人数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足迹遍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名列江苏第一。

6万新侨商“海外兵团”,何以风风火火闯世界?国侨办派专题组来通调研,并将其提炼总结为——服务新侨商创业的“南通模式”。

集聚通商效应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海外兵团”

“世界通商,能达天下。”

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南通侨商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南通世界通商总会总部大厦群”,正抓紧建设。

“南通人在海外创业,不是‘一个人的战争’,而是更有秩序,更有影响力和实力的‘海外兵团’”。

市外侨办主任钮启贤介绍,自2005年江苏民营企业首家境外商会组织——南非南通商会成立以来,南通侨商已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智利等国家和地区成立了28个商会和同乡会。

这一切的背后,则是市委、市政府的运筹帷幄,以及市外侨部门持续10多年的倾心服务。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南通一直以出国劳务大市闻名全国。近10年来,随着南通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一个以成功经商人士、建筑商群体组成的旅外新侨商群体蓬勃发展。

至2005年,仅在南非一地,创业的南通商人已逾1000人,南通家纺用品就在南非市场独占螯头。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刚刚“走出去”的南通商人普遍遭遇不了解当地政策、形势,盲从盲干,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困扰。

市外侨办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南非帮助南通商人成立了当地首家商会组织。“让所有在南非创业的南通人成为一家人。”

海门小伙潘彬彬原在南非打工,在商会的帮助下,他不仅得到资金救助、还有同乡亲授生意经,如今这位昔日的打工仔,成为拥有六七千万资产的老板。

2009年,在市外侨办推动下,一个全球性“通商”海外创业的互动网络——南通世界通商总会成立。至此,“外侨办+通商总会+各地商会+会员及企业”,构建起一条“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服务保障、风险控制“的海外侨商服务链。

创建“服务超市”

15部门成为侨商强大后援团

“我们就是广大海外通商的‘娘家人’。”钮启贤说。

去年5月,罗马尼亚红龙中国商品市场发生大火,南通籍侨商蒙受巨大损失。事发第二天,市外侨办即受市领导委托向罗马尼亚南通商会发去慰问信,帮助协调处理相关事宜,送去家乡人民的关爱。

急侨商所急,想侨商所想。市外侨办始终把以服务侨商为己任,赢得广大侨商的信任。

市外侨办组织成立了全省首家“海外创业后援服务中心”,向海外创业新侨颁发就医绿卡,解决其留守家乡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老人就医等问题,让新侨商创业更“安心”。

一次,海外侨商顾迪的老母病重。远在非洲纳米比亚的顾迪心急如焚,越洋电话直接打给了市外侨办副主任王浦坚。王浦坚立即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联系,开通海外创业新侨“就医绿色通道”,老人家很快住进医院。期间,王浦坚经常让家人熬了鸡汤、鱼汤等看望老人。“这是我们的份内事。”对于这一切,市外侨办早已习以为常。

如何更好更快地拓展发展空间,成为侨商们最关心的话题。于是,市外侨办整合15个相关部门的资源,牵头成立“海外新侨商顾问团”,通过举办“海外创业顾问咨询会”、畅通“顾问热线”等方式,为海外新侨商提供法律、经济、税务、海关、商检、金融等领域服务,放大政策资源,打通创业难关。

近年来,新西兰地震、利比亚撤侨、日本地震等一系列国际重大事件的背后,都牵涉到南通侨商的经济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为应对海外突发事件,市外侨办适时举办“南通人海外创业维权服务研讨会”,牵头成立“海外创业应急工作组”,与市公安局、商务局、应急办等单位采取联动机制。

有了强大的后援支持和保障,“通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坚定。10年来,南通新侨商的人数从最初的7000人上升到6万人,创业涉及行业也从逐渐家纺转向贸易、矿产、房地产等高附加值行业。

叫响“通商”品牌

向世界展示南通新形象

去年,一本名为《南通故事:从“中国近代第一城”走出的企业家》引起了各界关注。

这本由英国作家大卫·弗格森采访撰写,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原驻法大使吴建民作序的《南通故事》,向世界展示了10多位新侨商的传奇创业经历。

“走出去一片精彩”,南通新侨商成了南通人的骄傲和海外华商中的佼佼者。

2007年,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黄跃权等3名南通籍侨商代表在非华侨华商参加接见。经我驻外使领馆推荐,4名南通籍侨商成为海外侨商代表出席国庆60周年观礼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通商企业累计带动南通出口创汇25亿美元,回乡投资项目300多个,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在积极回乡投资的同时,许多海外通商积极为家乡企业“走出去”出谋划策。

在市外侨办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富而好礼、关注民生”的“通商”品牌越来越为人所关注,其影响力日益提升。

四川汶川地震后,市外侨办第一时间广泛联系,发动新侨商捐资100多万元助建灾区幼儿园等项目;以新侨商捐赠为主体的“南通华侨教育基金”,共向全市6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了奖学金180万元;今年9月,由市外侨办主办“通商情怀大爱无疆”慈善晚宴上,南通世界通商总会的会员捐献210万元,用于我市困难群体的救助。

通商总会会长朱仲辉,被称为“穿着布鞋的慈善家”,他先后捐资数千万为家乡造路、抗震救灾、助学帮困。2009年,朱仲辉还获得了“中国慈善突出贡献人物”称号。

在鼓励海外通商反哺家乡的同时,市外侨办还积极引导海外新侨商积极参与国际公益事业,向世界展示南通形象。在非洲国家创业的新桥社团先后实施“华人爱心基金会奖学金计划”,其中仅黄跃权一人就出资1200万元,定向资助30名纳米比亚留学生在通6年的学习、生活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通商在世界各地及国内捐物捐款合计1亿多元。

服务新侨商创业的“南通模式”,出发点是服务“走出去”,内在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方式是引领和集聚,最终目的是促进南通海外侨商发展壮大、服务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委员、国侨办主任李海峰指出,围绕“走出去”战略、服务新侨商创业的“南通模式”,已成为全国侨务工作的新典型。

来源: 南通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