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进入跳槽高峰期 过度激励是祸根


时间:2011-12-26





年终岁尾是银行员工跳槽的高峰期。数了数近一个月南京各报的门面版,各家银行刊登的招聘广告,不下10大张。
  
  今年,经济景气度低,“跑路”现象从企业向银行蔓延,银行风险开始显山露水。
  
   “现在,一方面要管好现有员工、不要冷不防跑了一个,所有员工要24小时开机。另外,围绕明年的业务发展、网点开设,还要储备项目、储备队伍,不停地招人。从下半年以来,招人的广告费花了几十万,但理想的管理岗位人员还是难找。一次招聘,报名者可能上百,而中意的有时连一个也没有。”一家股份制行领导,就年终跳槽现象,向记者诉苦。
  
  而在网点数激增的同时,人的竞争自然就不可避免。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年新增3家省级分行,按每家银行200人计,至少需要从别的银行挖500人;每家分行一年开3个支行,每个网点20个人,那又要大几百人。所以,这几年银行频现用工荒,尤其是管理岗位上的熟练工。
  
  在激烈竞争中,银行员工跳来跳去。而员工在跳槽过程中,总会带走一些资源。这资源,无非一是存款,二是贷款。
  
  因为,在“唯存款论英雄”的指挥棒下,有存款就有了一切。于是,那些有资源的“业务精英”们年度、季度可以奖奔驰、宝马,上得台来激情演讲,把每个人都煽动得热血沸腾。
  
  也因此,在跳来跳去的过程中,有些员工动起了“资源转化”的脑筋。比如,在A银行向某某发放一笔贷款,与该单位负责人或财务人员串通,把这笔贷款转成B银行的存款,从B银行获得相当高的手续费,再和财务人员私分。B银行奖励的钱到手了,过些日子再挪到C家。如此这般,在“存款为王”的畸形激励机制下,只要手上“有几笔贷款资源”,他就有永远赚不完的钱,而各家银行也将其视为能人,争相延请。而一旦出事,必将祸及一片。
  
  此外,许多小银行没有一套完善的干部选拔机制和相对合理的考评体系,进什么人用什么人,往往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圈子里的说法是,公章别在裤带上,洗个澡、吃顿饭功夫,都能任免一批人。而这种制度安排和设计上的缺陷,使得一些重要风险岗位让特别能忽悠、一把手“信得过”的人在把持。
  
  江苏省银监局局长于学军指出,单一的“存款指挥棒”和一套过度考核、过度激励的机制,让业务上的冒进行为和昏头举动风险频生。许多小银行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不知根、不知底,“捡到篮子就是菜”,“拿过来就用”,风险隐患极大,不出事才怪。
  
  从事30多年银行监管工作的江苏省政府参事黄正威告诉记者,“中小银行人员的‘跳槽’乱象,值得管理者密切关注。对商业银行来说,这其中潜伏着巨大的声誉风险和资产风险,有的已经开始显性化。”

















来源: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