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业缺完整产业链构造


时间:2013-04-26





四月的天气,让人无法摸透它的脾气,但枝头上突然冒出的嫩芽,预示着春天已经迈着怯怯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刘伟东,内蒙古响沙湾旅游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个“闲不住”的年轻人。

  旅游旺季还没有到来,但他还是忙得很,“到北京等周边地区考察旅游市场,学习一下外面的经验。”谈起景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刘伟东信心十足。这份信心与希望在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的讲话中得到了肯定:3月19日,王君书记的“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要将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坐拥旅游业“大蛋糕”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无边的草原,广袤的森林,浩渺的沙漠……这些美丽的景象,让内蒙古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地方。近几年,“草原游”、“森林游”发展如火如荼,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乐此不疲地奔向祖国北疆,渴望领略大自然的神造之笔。

  内蒙古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数字显示,内蒙古拥有13亿亩草原、3.5亿亩森林、6000多万亩水面和湿地,草原、森林面积均居全国之首,这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强力后盾。如何将这块“蛋糕”做大做强,提升旅游业软实力,成为内蒙古旅游业思考的问题。

  内蒙古旅游局旅游促进处处长姚文军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不断开发新的自然景观,挖掘人文资源的外延效应,使得旅游业已经成为自治区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之一。

  据了解,我区现有旅行社835家,旅游景区639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达到263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发展。

  开发新产品弥补短板

  虽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受季节、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内蒙古旅游淡旺季明显,市场冷热不均,成为限制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特别是以草原为主要资源的景点,每年6到10月客流特别旺盛。但是其他时间,许多景点可能就关门大吉了。”在呼市多年从事旅游接待的夏春华说,旺季里,一些景区往往在意游客的数量,而忽略了服务质量。“去年夏季,因雨水充足,到草原旅游的游客数量大增,这让一些景点疲于应付。”

  “‘门票经济’是全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就其长远发展来看,必然是不合理的。”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郝晓岚表示,内蒙古旅游业缺乏完整产业链的构造,相比景点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如餐饮、酒店、购物等并没有同步发展。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均衡发展?开发更具人性化、符合游客的旅游产品,是解决目前旅游市场发展困境的关键所在。

  提升草原文化多元内涵

  作为内蒙古仅有的2家5A级景区之一,响沙湾闻名遐迩,在夏季7、8月的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

  然而面对新形势,景区负责人刘伟东并不敢懈怠,“与外埠的知名景区有差距,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刘伟东坦言,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多分一杯羹,提高旅游区服务质量、丰富旅游服务产品是必然选择。

  响沙湾景区在2010年提出了“创建中国首家沙漠旅游度假地”的发展构想,将旅游产品重新组合、包装,增加项目,降低收费,现在形成了以响沙湾港、仙沙岛景区、悦沙岛景区、福沙岛景区、莲沙岛景区为核心的区划。刘伟东说,在景区,游客既能参与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观赏精彩的歌舞表演,还能体验灿烂悠久的蒙古文化。

  郝晓岚教授认为,“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但并不代表内蒙古只有草原。内蒙古的森林、沙漠等边疆自然景观,以及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景观,都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在对外宣传上,应当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宣传内容和方式,这样才能让国内外更加清楚全面地认识内蒙古。

来源: 内蒙古晨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