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杜代沟为啥变化大,那是因为咱有个好支部。”在阿荣旗得力其尔鄂温克民族乡杜代沟村采访,总能听到村民们这样说。 杜代沟村是阿荣旗30个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之一。
为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村党支部安排16名党员在政策法规宣传岗、村务监督岗、扶贫帮困岗等14个岗位发挥作用。无职党员王恒忠担任村务监督员后,村里发生的财务开支,需经过他的审核签字后方可生效,村级财务得到了有效监督;在发放救济物资时,党支部将物资先发给老党员,由他们负责将物资发到最需要的困难户手中,经他们发放,无一名群众反映救济物资发放不公的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党支部将几十万元群众集资款全部托付给由无职党员组成的理财小组,由他们负责管理资金的使用,直接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使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合理。党支部对无职党员的充分信任和赋权,激发起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
如何带领村民富起来?该村通过党支部或党员牵头的方式领办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组织联结农户和企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党员兰玉臣牵头成立了阿龙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以阿龙淀粉厂为龙头,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由此带动全乡种植马铃薯4万余亩,年增收200万元。2011年,在自筹资金50万元的基础上,利用70万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由5名党员带领53户贫困户成立了强岭生猪养殖合作社,实现利润30余万元。依托涌泉钻井合作社,以成本价为农民打抗旱井,使4万多亩土地得到有效灌溉,为农民增收400多万元。
为加快优化全村种植业结构,杜代沟村党支部确立了以大豆“调茬”为目标的“575”党员示范田项目。由臧庆文等5名党员积极响应,分别种植了马铃薯、玉米、南瓜、角瓜、高产大豆等不同作物,每种作物种植面积75亩,通过实施深松整地、测土配方等现代农业技术,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典型示范,群众种植玉米、马铃薯和白瓜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彻底改变了大豆一统天下的格局。目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从5年前的1000元增至现在的1.3万多元。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