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创新扶贫方式带动增收产业


作者:李富    时间:2015-05-26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创新扶贫方式,分类指导定向施策,提升扶贫的精准性。针对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确定所有贫困对象,他们们根据其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口2930人,主要通过国家救济政策、政策性补贴、社会捐赠等措施,保证其人均收入达到脱贫目标;对因学致贫的人,通过助学贷款、国家补助、社会捐助等措施解决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同时对其家庭在产业发展方面予以扶持;对因病致贫的人,通过大病统筹制度和慈善捐助等措施进行扶持;对生活在因居住环境恶劣贫困农民进行移民搬迁,并通过发展产业以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措施,使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缺少增收产业致贫人口(包括因学、因病、因居住环境恶劣致贫人口),采取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使全县重点贫困村都有1—2个增收产业,贫困户都有自己的致富门路。

狠抓重点项目落实,确保扶贫的有效性。他们围绕三年完成4.8万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目标,充分发挥宁城县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群众谋划富民产业,逐步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工作格局。在项目落实上,由政府主导为群众主导,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确定项目,将项目的选择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全部交给群众。围绕扶持富民增收产业,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支持贫困户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和肉牛、生猪等养殖业,每年增发金融扶贫贷款1亿元,到2017年贷款总额度达到5亿元,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

干部职工帮扶到户,增强扶贫的针对性。继续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推进贫困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各包扶单位与重点贫困村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加强结对干部与贫困户帮扶联接,指导镇乡街做好对非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帮扶工作,使所有扶贫对象都有帮扶责任人,同时采取定点、定人、定责的办法,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人人手里有任务,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开创扶贫工作新模式。在整合涉农项目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引导各方力量帮助贫困农民参加人身意外事故、重大医疗疾病以及农牧业生产保险等长效机制,防止农民因病因灾致贫返贫。借助扶贫资金助推产业发展,采取“2联1”、“3联2”的工作方法,即2户贫困户联1户非贫困户或3户贫困户联2户非贫困户,结成联保小组进行互相担保、利益联结,通过结对联保,以金融扶贫为纽带,形成穷联富、富带穷、大户带小户的帮扶链条,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额度小、种养技术落后等问题。“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实施合作互助扶贫模式,组织贫困户以土地和农机具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集中资本,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不断滚动发展,使贫困户在得到土地分红的基础上,解放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进一步扩大增收渠道。借助“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农牧业产业基地、贫困户成立专业扶贫合作社,通过基地、企业、合作社三方协议,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李富)

来源: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