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时间:2014-05-06





  在库伦旗“库伦——沈阳”工业园区,由辽宁聚膳缘食品有限公司投资的荞麦深加工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4.5亿元,年底一期建成投产后,可加工荞麦系列产品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这家企业开工建设,标志着库伦旗以项目拉动和标准化经营体系建设为依托,独具竞争力的绿色有机战略形成发展强势。

  南山北沙的地貌特征,让库伦旗农牧民在广种薄收与牧养而生的时代久经盘桓,也为库伦旗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项目拉动、补齐短板,扭住特色、发挥优势,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全市南部“四点一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的决策部署,库伦旗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步伐,推动“8337”发展思路深入破题。

  “沙子是牧民的敌人,现在变成了朋友,是牧民的宝贝!”茫汗苏木毛敦塔拉嘎查额尔敦毕力格老人说。

  “如果没有6个食用菌品种的有机认证,我不能把企业总部迁到扣河子来!”大连北野菌业公司总经理朱孝中说。

  库伦旗在蓄势赶超的过程中,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深加工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纳入到“四个突破年”之中,把5月份确定为“2014年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月”,推动绿色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有机荞麦、食用菌、衬膜水稻、沙地西瓜和驴产业发展认证,做好核心示范,打造核心竞争力。

  今年,全旗将建设1万亩标准化体系示范荞麦基地,完成《绿色荞麦深加工发展规划》编制;建成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体系示范养驴基地,引导推广区年出栏肉驴达到3万头以上,全力推进山东东阿阿胶公司驴产品加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新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同时兼顾发展沙地西瓜1万亩、沙地衬膜水稻1万亩。在原有6个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争取10个以上农畜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积极与江南大学、环保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合作,推进绿色有机食品“三品一标”培育认证工作。

  绿色蔬菜种植及保鲜加工项目建设、华腾天龙生物科技年加工5万头驴的生物制药项目建设和投资7.7亿元的食品添加剂项目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佐源糖业、荞田生态科技等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强劲,工业项目发展成为绿色有机产业形成的强大基础支撑。

  扭住传统特色比较优势突显

  年均种植30万亩荞麦,使库伦旗成为全国最大的荞麦生产基地,其荞麦产量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然而荞田收益不见提高、荞麦价格不见提高,如果不是因为坡地少雨和对面食的喜好,荞农们就会断然放弃种植。

  4月25日,扣河子镇解家杖子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几项议程中就包括了今年的荞麦种植计划。20多个村民代表聚集到村部一间摆满长条黄桌的简陋会议室,他们的脸色略有凝重。去年因灾翻种30亩荞麦的赵金才手里还有一万斤荞麦没有出售,赵金才说:“现在价格是一斤一块四,没法往下种啊?如果能涨到5块钱一斤,大家都能种。”

  “引不来龙头企业,就带不动产业发展,不转型绿色有机,就提不高产品价格,不形成规模产业,就没有市场话语权。”同一天,库伦旗旗长门德白乙拉与涉农部门和南部苏木镇负责人、深加工企业老总共同推敲落实荞麦产业发展规划。

有机荞麦万亩示范区需要两年时间的土地转化,今年已进入第二年,去年解家杖子村200亩荞麦连片实施有机种植,赵金才又将另外17亩地纳入其中,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这部分荞麦以每斤2.6元价格出售,价格仍不理想。完成了第一年有机转化后,他正在等待着旗里的新政策。赵金才说:“如果补贴到位,我们肯定还是倾向种荞麦,再说,自己还得吃呢!”

  对此,扣河子镇党委书记薛宏利早已心中有数,他对记者说:“全旗建设有机荞麦核心示范区一万亩,其中3000亩要落实到我们镇,新的有机种植补贴政策已经基本确定,今年补贴标准提高幅度大,示范面积不会差。”

  随着聚善元食品公司荞麦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东蒙水泥公司等企业投资荞麦深加工产业列入日程,高端产品生产线建成后,优质降糖等药用及保健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必将对有机荞麦价格形成强势拉动。库伦旗同步规划建设荞麦饮食一条街、荞麦文化博物馆,“荞麦之乡”的魅力正在绽放。

  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机产品认证、种植政策性补贴、龙头企业带动,扭住传统优势,扭转传统观念,绿色有机、多头并进,库伦旗荞麦产业发展已经破题。

  扭转传统观念沙漠变成良田

  一阵强劲的春风将库伦旗北部茫汗苏木吹得细沙飞扬,但沙地中数十台大型施工机械没有停歇,今年库伦全旗将新增5000亩衬膜水稻,使其总面积达2万亩,茫汗苏木将达到人均1亩的标准。

  4月26日下午,毛敦塔拉嘎查牧民那顺套力皋和四位村民一起,为自家一块沙地铺设塑料底膜。一台大型铲车掘开地表的细沙,淡蓝色的衬膜塑料铺下去后,厚于60公分的细沙又被回填。去年,那顺套力皋家有3亩沙地改建衬膜水稻,第一年种上水田就喜获丰收,今年在旗里政策项目支持下,他又申请增建两亩。那顺套力皋说:“我这块沙地相对平整,有旗里项目支持,自己一亩地再花千八百块钱,就能变成衬膜稻田,一次性投入,受益最少15年。”

常海嘎查连片开发衬膜水稻300亩,金海一家去年开发建设20亩,仅稻田一项就为他增加收入4万元。今年他又投入7万元,新增20亩衬膜稻田,计划将另外10亩玉米田全部改成牛料青贮,为养而种。

  这些稻田原来都是荒漠沙丘,不能耕种,改建成衬膜稻田后,直接增加了耕地面积,政府与当地农牧民各自投入一部分完成改建,农牧民受益将达15至20年。

  在常海嘎查的一片稻田上,均匀分开的农家肥几十米远一堆,还没有铺散开。两片稻田之间,是一排排小型塑料拱棚,是村民自育的稻秧。

  “我们不是简单改建,而是按照绿色有机的标准化体系在建设,采用黑龙江五常县定制选育的稻种,施用的是农家肥和有机肥,也成功注册了茫汗沙漠香稻品牌,目前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一定要把绿色有机做起来。”茫汗苏木党委书记那顺乌日塔说。

  库伦衬膜水稻,虽然近两年才迅速扩大面积,但实验种植已走过了18个年头。毛敦塔拉嘎查额尔敦毕力格最早尝试种植,也是全旗衬膜水稻的土专家和带头人。额尔敦毕力格说:“那些年,吉林省延边州沙漠水稻专家严哲洙和我们在一起摸爬滚打,有过多次失败,终于总结出成功经验。初期试栽时,担心地力不够,曾大量使用化肥,结果有了只长茎叶不结穗的惨痛教训。”

  这天晚上,78岁的严哲洙老人来到茫汗苏木额尔敦毕力格的家,看望老朋友,为连片开发和有机种植把关。两位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眼里泪花闪烁。大漠稻香,老友重逢,额尔敦毕力格举起酒杯,粗犷苍劲的歌声穿越片片稻田……

  加快推动破题建成标准体系

  如何加快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深加工破题,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体系,是库伦旗委、旗政府给自己出的一道必答题。

  库伦旗全面分析农畜产品生产现状、传统优势、发展前景,采取认证对接、龙头带动、逐片分解、同步推动等方式,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组建以主要领导带头,农牧业局、环保局、质监局、水务局、财政局等部门单位和片区苏木镇负责人组成的多个专项推进组。2013年,旗委书记白跃华带队赴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推动多个产品进行有机认证。当年完成6个食用菌品种的有机认证,完成了万亩荞麦的有机转化认证。

  扣河子镇今年修复和新建食用菌基地两处,其中新建小区一期目标38个大棚,可栽植40万个菌棒,仅平菇生产可达100万斤。有机认证平菇价格要远远高于4元每斤的普通平菇均价,收益相当可观。

  大连北野菌业公司总经理朱孝中将公司主要技术力量迁往库伦旗,入驻新建食用菌小区,带动当地8户农民进行有机食用菌栽培。朱孝中从事食用菌栽培30多年,经验丰富,他看好有机食用菌的广阔市场。朱孝中说:“有机食用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市场认可度高,其价格也是普通菌类的几倍。”

来源: 通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