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


时间:2014-04-23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努力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指出,要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这是新形势下转变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牧业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富民强区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农牧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突破口,全力加以推进,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3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骨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群体不断壮大。2013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81家,比上年增加132家。其中,亿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497家,10亿元以上企业有39家。现有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556家,比上年增加153家;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达到9家。截至目前,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在去年46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3件,总数达到了59件。这些优势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群体不断壮大,成为了引领、支撑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形成了年加工转化粮油1600万吨、牛奶1000万吨、肉类260万吨、羊绒2.2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56.1%。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县域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还为农牧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全区有近39万农牧民在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实现就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区有213万户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373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3.4%。

  一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指出,要把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快推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打好绿色牌、有机牌,加快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确保企业信用,全力保护好现有品牌,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农畜产品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区农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牧民,对农牧民就业增收致富至关重要,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主要力量。通过重点发展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加工业,我区发展壮大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和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加大农牧业产业化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在政策保障方面,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振兴羊绒产业的意见》,使羊绒临时收储政策常态化。

  在落实资金投入方面,去年,在自治区财政资金减少的大环境下,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农牧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和羊绒产业扶持资金分别达到1亿元和1.2亿元。争取农业部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资金5000万元,这些资金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化协调发展。

  在业务指导方面,去年,召开了羊绒产业专项推进会,先后举办了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场观摩会、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投资贸易洽谈会、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座谈会、首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和内蒙古扎兰屯第六届绿色食品交易会,分展示了我区绿色、夭然、高品质农畜产品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成就,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工作创新方面,开展了第一届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评定工作,68家企业的84个产品被评为名优特产品;协助锡林郭勒开展了肉羊产业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工作初见成效。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协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履行协会的各项职能,在加强自身建设、服务会员单位、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行业自律、开展学术交流、专题调研、创新工作方式、研究探索协会发展方向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好地发挥了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搭建销售平台、开拓阜外市场、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方面,去年,龙头企业协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办事处,建立了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展示馆,集中展示我区绿色优质农畜产品,成为了内蒙古在国内一线城市展销名优特农畜产品永不落幕的农博会。为协会400余家会员单位拓展北京、上海以及长三角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展示窗口,并通过物联网把我们内蒙古的优质农畜产品输出去。

  在银企对接方面,协会与包商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帮助一批农牧业企业解决了贷款问题。

  在科技支撑方面,协会协调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农业大学两家副会长单位,共同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交流平台,建立科企合作双赢机制,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了条件。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了以粮油、乳产业为龙头,羊绒、肉类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有效提升。

  二

  在正视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农牧业基础来看,我区仍然是靠夭吃饭、雨养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差;从农牧业经营来看,我区的粮食单产、草场单位面积产出量和农牧民人均劳动生产率则处于下游水平,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水平和比重较低,产业链条短、总量少、层次低,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

  目前,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除乳、绒产业发展比较成型,拥有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国内外驰名商标外,牛肉、羊肉、皮毛等传统优势畜产品总体上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尚未形成精品效应、品牌效应。

  综合看,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目前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牛羊肉、玉米、油料等行业表现明显,规模小、品牌杂、效益低、无序竞争等现象突出。

 第二,发展质量不高。多数企业依然延续单纯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道路,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抗风险能力较弱。

  第三,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基地、农牧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甚至脱节,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产加销脱节,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可持续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第四,融资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不同程度存在项目建设资金和生产经营资金缺乏的问题,融资渠道窄、门槛高、额度小,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第五,原料基地不稳。尽管我区农畜产品资源丰富,但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还相对滞后,部分原料阶段性供求趋紧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

  落实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要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聚集和升级,一、二、三产业联动,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带动市场、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更多农牧民就地转移。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指出,农畜产品加工业是有效连接工业和农牧业的纽带,要重点围绕乳、肉、绒、粮、豆、马铃薯等,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畜产品转化增值。要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鼓励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牧业,着力解决基地不牢、加工企业“吃不饱”的问题。

  在加快推进产业化发展中,要重点突出以下环节: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强化辐射带动;拓宽流通渠道,扩大产业影响。

  抓好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为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我区有发展农牧业得夭独厚的生态环◇,纯净的水质、清洁的空气、有机的土壤,成就了内蒙古农畜产品绿色健康的品质,为了保证我区农畜产品的这种优秀品质,要强化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加大专用原料基地建设,以实施“种子工程”为切入点,培育100个标准化专用原料生产基地、1000个“一村一品”特色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较充足的标准化原料。另一方面要鼓励龙头企业自建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粮食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通过高标准基地建设保障农畜产品品质,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

  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和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为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在发展龙头企业。在培育和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既要巩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优势地位。又要重点在肉羊、肉牛、粮油、马铃薯、蔬菜、饲草料和特色产业培育和打造一批新的领军企业,积极培育具有地区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区域性龙头企业,培育特种生物资源等新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广泛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本重组,激活民营资本更多的进入农牧业产业化领域,推动企业由单纯的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实现低成本、裂变式扩张。

拓宽农畜产品流通渠道,为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一是要积极发展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并引导使其发展成为带动和组织农牧民发展特色优势产品生产的购销集团公司,更好地带领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积极扶持各类重点专业市场。规划建设以县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乡镇交易市场为补充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三是要组织企业参加一些国际性、全国性的产品展销活动;四是要大力支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并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实现“农社对接”;五是要充分利用农牧业信息网,通过互联网来宣传推介内蒙古特色优势产品。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持续动力。要采取鼓励企业兴办绿色基地、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等多种办法,引导农牧民发展农牧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建立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以分散风险,提高效益。探索贷款贴息、贷款担保、保险费补贴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效应。鼓励龙头企业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和标准化科技服务,探索社会资本直接投入农牧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

  四

  今年,我区还将针对龙头企业在立项、基地建设、原料收购、流通网络建设、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自治区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实施“六个一”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即创建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个合作社,创新一个模式,造福一方百姓。

  在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发展上,我区将努力提升乳品、粮油、羊绒加工业水平,壮大牛羊肉加工业实力,扶持马铃薯蔬果、饲草饲料、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乳产业:要努力做到“三提升一加强”即全面提升奶牛良种水平,全面提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自控奶源基地水平,加强生鲜乳市场监管力度。力争到2017年,乳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650亿元,伊利和蒙牛力争双双突破500亿元。肉产业:要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打造肉类加工领军企业。今年要突出抓好肉羊产业“三个五”工程,力争到2017年,形成5个年饲养量100万只的肉羊养殖联合体,建设5个肉羊产业园区,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羊肉加工领军企业,目前“三个五”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去年小尾羊牧业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0亿,达到12亿元。今年蒙都羊业和蒙羊牧业销售额将冲击10亿元目标。羊绒产业:在抓好羊绒品质的基础上,要以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重点抓好鄂尔多斯羊绒园区建设;加大羊绒收储力度,通过控制原料取得羊绒产业的话语权。力争到2017年,羊绒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粮油产业:以玉米深加工为龙头,全面推进粮油产业发展。力争到2017年,粮油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粮油综合加工率达到70%。马铃薯、蔬菜瓜果产业: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生产,马铃薯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稳步发展蔬菜贮藏、脱水和番茄深加工。力争到2017年,马铃薯和蔬菜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草料、特色加工产业: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和农作物秸秆转化工程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奶牛饲料和牛羊育肥饲料,力争到2017年,饲草料、特色加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

  到2017年,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4%以上;农畜产品年加工转化率达到60%;培育3个销售收入千亿元产业集群、1个销售收入800亿元产业集群、1个销售收入500亿元产业集群和1个销售收入300亿元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