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倾力打造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14-01-22





  被誉为世界五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像一块巨大而美丽的翡翠一样镶嵌在祖国正北方,历来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牲畜头数的增长,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沙化程度日趋加剧。尤其是19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干旱,使几十年积累的生态危机集中爆发,沙尘暴频繁发生。

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浑善达克沙地时,作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生态屏障势在必建”的指示,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人民踏上了漫漫治沙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走到2013年,许多令人惊叹的绿色奇迹正在这里发生:绿色屏障已经紧紧锁定曾经风沙肆虐的“黄龙”,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状况明显好转,初步形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和北缘相对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活力有所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实现恢复性增长;荒漠半荒漠草原持续恶化趋势整体上得到初步遏制,整个地区草原生态明显好转,呈现出“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牧民增收”的良好态势。

  伴随着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深入破题、全面落实,“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生态建设”、“像输电输气一样输出清新空气”,已经成为我盟各级各地、各行各业、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

  生态文明从理念走向实践创新

  世纪之交的三年大旱之后,锡盟人经过深刻的灾后反思,清醒地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除了气候的原因之外,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最具有说服力:1949年,我盟的牲畜总头数为166.98万头只,到1999年,这个数字就猛增到1823万,每头只牲畜平均占有的草场,从170亩左右减少到14.6亩,对草原的掠夺式经营日益严重,锡林郭勒草原已经不堪重负了。

  保护好锡林郭勒草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2001年起,我盟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草牧场禁牧、休牧、轮牧“三牧”制度,对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已经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对迁出区草场进行围封禁牧;对植被有一定再生能力的地区实行春季休牧或划区轮牧。随后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补充完善为“一转双赢”、“两转双赢”,引导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广大牧民在艰难的抉择之后毅然走上了转型之路。

  禁牧意味着一部分人畜要退出草牧场。为了碧水蓝天永驻锡林郭勒,部分牧民含泪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乡。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盟常年性转移农牧民16.7万人,其中牧民4万人,牲畜头数由1999年的1823万头只压减到2013年的1280万头只,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那仁朝克图家是东乌旗满都宝力格镇阿尔山宝力格嘎查牧业大户,过去,他家和在草原上祖祖辈辈生活的绝大多数牧民一样,过着自由放牧、靠天养畜的日子。然而这一传统放牧习惯因草场连年退化被他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划区轮牧,他将1.1万亩草场用网围栏分成了若干个小区进行轮牧。通过几年的休牧和划区轮牧,那仁朝克图家沙化退化的草场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划区轮牧是一举两得的措施:一是能够保护草场,二是牲畜抓膘快。划区轮牧后,我家草场植被恢复明显,牧草高度和密度均增加,牲畜也比以前肥壮了,每只羔羊平均比去年多卖了100多元。”那仁朝克图一边介绍他的新放牧方式,一边给记者看他签订的《草畜平衡责任书》,其中清楚地记载着他家的草场面积和现有牲畜数量以及草原监理部门测算出的最高载畜量。

  像那仁朝克图一样,草原牧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生产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草畜平衡、春季休牧、划区轮牧、接冬羔、育肥出栏等新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被接受和推行,生态保护由政府推动变为牧民自觉行动。每年有2亿多亩草牧场进入“春季假期”,基本覆盖了全盟可利用草场;接冬羔、舍饲育肥和早出栏多出栏已成为常态生产经营方式,既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2013年,全盟接活冬羔早春羔439万头只,出栏牲畜达到709万头只,其中育肥出栏87万头只。

  在保护草原生态方面,锡盟人还拥有自己的“专利”:在全国率先推出草畜平衡制度,建立了盟、旗、苏木镇三级草原监理专业队伍与嘎查级群众管护组织相结合的草原监理管护体系。

  生态工程构筑绿色长城

  2013年,乌拉盖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在东乌旗宝格达山上继续开展,全年完成8万亩造林任务。该项工程规划利用五年时间在宜林地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再造一个秀美的宝格达山。

  乌拉盖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连同滦河水系、呼日查干淖尔水系、锡林河水系治理构成我盟的四大水系湿地治理工程。鉴于因干旱、沙化等原因,四大水系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分布的河流出现断流的现状,我盟决定,2012年起在5年内将投资40多亿元,对四个重要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扩大湿地面积,恢复原始生态系统。仅2013年,四大流域完成治理面积40万亩,水系、湿地植被恢复明显。与此同时,城镇、通道、厂矿园区、村屯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达到215万亩。

  四大水系湿地治理工程是我盟实施的众多生态工程中的一个。十几年来,我盟始终坚持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高质量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域和湿地保护、宜居城镇与和谐矿区建设等各项生态工程,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2000年以来,全盟累计投入生态资金56.2亿元,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3234万亩。浑善达克沙地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治理,通过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累计实施林业生态建设928万亩,流动半流动沙地面积减少680万亩,沙地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1年,国家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为锡林郭勒草原送来政策“及时雨”,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进入黄金机遇期。作为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政策实施大户,我盟补奖机制项目总规模达2.7亿亩,其中阶段性禁牧项目6133万亩、草畜平衡项目2.1亿亩,基本覆盖了全盟可利用草场,有力地促进我盟草原生态的持续好转。落实补奖资金8.6亿元,涉及牧户7.5万户、23万多人。

  我盟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的过程中,根据禁牧区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制定养老、助学、创业、就业4项配套扶持措施,扩大补奖机制集成效应,取得良好成效。盟、旗两级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左右,有近4万人享受补贴。

  通过多措并举,全盟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盟森林覆盖率由1.24%提高到7.13%,草场植被盖度、牧草高度和亩均产草量基本实现了翻倍增长。同时,生态城镇建设扎实推进。2000年以来新增城镇生态防护林26万亩,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不足11%提高到1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8平方米,增长175%。

  新型工业化让美丽与发展共赢

  踏上神华北电胜利一号露天矿的排土场,一眼望去满目葱茏,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是荒坡秃顶的煤矿。林草间一个个黑色的淋喷头,正在给阳坡面的植物进行喷淋浇灌。“微喷的高度离地面比较低,能使水呈现雾状。它最大的特点是节水,还有就是在坡面上不容易形成大的压力从而形成径流。”该企业物业供应公司经理谷宝青介绍道。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盟各地和工矿企业的共识。

  要发展必须保护生态,保护生态的核心更在于推动发展。“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加快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转型。”痛定思痛的锡林郭勒,在优势与“软肋”之间找到了“切入点”。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工业发展首位,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发展,这是我盟历届党政班子向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

  发展要快,但绝不饥不择食。本着高起点上项目的原则,我盟围绕“清洁能源”搞资源转化,煤转电、煤变油、煤制气,坚持“煤电一体化”,实现“煤从空中走”。在发展工业上,我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技术跨越的路子,自高门槛、严格核查、吸收战略性投资,招纳整装项目,争取一步到位,直接跨越到较高产业层次。遵循这种原则,我盟的工业化走上了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强环保措施的发展路子。引进工业项目,一直坚持“高门槛”,守住“生态底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培育引进工业项目,绝不承接落后产业转移,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绝不准入;不把“有序开发”变成“有水快流”、“点上开发”搞成“遍地开花”;最大限度地缩小开发区域,走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的路子。

  即使拥有采矿权,工矿企业仍需要完成多项“规定动作”:修建沥青或水泥专用运输公路,排土场必须覆压遮盖,作业区必须洒水抑尘和复垦绿化,运输车辆必须苫盖封闭,在缺水地区严禁发展耗水工业,等等,许多达不到要求的投资项目被拒之门外。2011年以来,我盟先后开展了矿山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全盟矿山企业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实施了运输专用线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工程,矿区环境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十余年来,沿着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我盟在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红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保护好锡林郭勒草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任。我盟将始终坚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加快建设、永续利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工业发展方式“两个转变”,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水域和湿地保护、宜居城镇与和谐矿区建设“四项工程”,完善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草场流转、集体林权、水资源管理、矿业开发管理、农村牧区人口管理、资金保障“八项制度”。

  草原各族人民对绿色的追求从不止步,锡林郭勒有更大的绿色梦想:到“十二五”末,全盟草原植被覆盖度稳定在5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0%以上。届时,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草原更美丽、人民更幸福的锡林郭勒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 锡林郭勒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