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卡特并购项目新闻发布会。
威斯卡特武汉工厂。
威斯卡特加拿大工厂。
A
一鸣惊人波鸿造就中加史上最大并购“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这是波鸿集团总裁董平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波鸿集团的企业准则之一。
2012年6月1日,波鸿集团与加拿大多伦多证券所上市公司、拥有110余年经营历史的加拿大威斯卡特工业集团签署正式并购协议,以2.45亿美元(包括购买股权和承担债务)100%收购该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匈牙利、中国的七家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这是中加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汽车产业并购, 是中国汽车行业第四大并购案,也是2012年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并购案。
波鸿集团1999年创建于绵阳,是一家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龙头、以汽车销售服务为支柱、以房地产及金融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为适应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波鸿集团积极走出四川,面向国际,陆续建立了北京战略总部、上海营销总部、成都运营总部,在法兰克福、多伦多和 香港等地设立了办事处。
B
波鸿愿景 做铸锻行业的全球领先者
“波鸿的愿景是做铸锻行业的全球领先者,做铸锻行业的‘富士康’。”为实现这一目标,波鸿公司采取了自建、合资合作和并购3种模式并行发展的策略。
波鸿集团总裁董平介绍,2012年4月,波鸿与全球最大的乘用汽车发动机缸体生产商德国EB公司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协议,将为大众、奥迪生产EA888 G3发动机缸体。据了解,大众EA888第三代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是由奥迪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欧V发动机,主要用于大众、奥迪两品牌旗下的新帕萨特和A6L、Q5等高端轿车。“其实这次合作开始并没有抱很大希望。”董平说,当时已经有日本、中国台湾以及国内的几家公司与德国方面谈判,“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去争取。”最终波鸿凭借高于业内水平的技术转让费成功牵手EB公司。“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舍得。”在董平看来,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才能把中国汽车工业做强做大。
绵阳好圣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是波鸿集团的自建项目,已于2010年12月点火投产的好圣一期投资9.26亿元,主要生产汽车转向节、制动钳、支架、制动盘、排气管等铸件毛坯及机械加工;好圣二期项目总投资16.58亿元,目前该项目的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二期竣工后,好圣项目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配件铸件生产基地。
2012年4月完成交割的法国诺灵科无锡诺龙铸造有限公司是波鸿集团并购发展策略践行的第一步,也为并购威斯卡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
成功交割 四川民企参与国际竞争成功案例
2013年3月28日,该项目正式完成交割。这也意味着波鸿集团全球化的战略布局走出关键一步,也是四川民企参与国际竞争成功的案例之一。
四川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9%。四川民营企业入围“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数量居西部首位。民营经济对四川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3年4月16日,省委主要领导在四川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投资合作洽谈会上提到“民营企业作为四川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已经支撑起四川经济的半壁江山。四川各级党委政府将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坚持深化改革、减少审批,努力提供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优质服务;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着力构建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也讲到“民营经济是民生经济、活力经济,民营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
波鸿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的成功案例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四川民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为四川民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借鉴。
D
并购威斯卡特 波鸿全球化布局的第一步
在谈到并购的原因,董平说:“收购的意义在于引进它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直接获取它的客户,给我们实现全球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走了一个捷径。”
完成并购后,波鸿将怎么做?“首要工作重点是稳住威斯卡特的管理层。”董平坦言,“再优秀的中国人去北美也会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保证威斯卡特的连续性,我们承诺:5年之内不会动它的管理层。同时,我们将会借鉴印度塔塔集团收购路虎捷豹的管理经验,在稳定原有管理层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放在扩大亚太地区市场上。”
此次并购后,作为波鸿旗下的子公司,威斯卡特的品牌依然独立存在。随后,威斯卡特将在中国再投资23.5亿元用于铸造项目建设,项目分3期完成,目标是建设亚太地区最大的涡轮增压器壳体、涡轮增压器总成以及排气歧管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基地,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
而对威斯卡特的并购,只是波鸿全球化并购战略的第一步。董平透露,今年波鸿集团已经有4个并购项目正在洽谈中。到2019年,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将达2900万辆,比北美地区高了近一倍,可以说,中国的汽车市场前景十分好。
E
注重细节 以更高标准向国际化迈进
别着党徽,穿着西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就是你所看到的波鸿集团总裁董平。而在波鸿集团内部,企业明文要求所有党员必须亮“徽”上岗,这也是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和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员工都必须统一着装,按照董平的介绍,这不仅是员工职业化的一个表现,也能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随着集团业务的不断扩展、逐步实现着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集团化的目标,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维护更显得重要,统一工装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必备举措之一。
在董平看来,全球化、国际化、专业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多的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在波鸿总部,包括老总级别的所有员工都必须说普通话,三个部门还必须说英语。”董平说,波鸿集团有很多海归以及来自美、加、德等国家的外籍员工,外省员工也不在少数。“要向国际化发展,语言是第一步,要求所有的员工必须注重细节,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