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起 四川省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时间:2012-12-26





  2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四川省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新闻发布会,我省将从2013年1月1日零时起一次性整体取消收费。目前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12563公里、独立桥隧41285延米,255个收费项目,213个收费站点(含地震后和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停止收费的里程和站点),在2013年1月1日零时一次性整体取消收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依法批准的一级公路、经营性二级公路不纳入此次取消收费范围,仍按照核定的收费标准和收费年限继续收取车辆通行。

  另据成都全搜索报道:

  省交通厅副厅长鲜雄还就仍然保留的收费项目数据,收费站取消人员安置,为何选在现在取消收费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解答。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从2013年元旦开始取消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所涉及到的总体收费金额每年有多大?

  鲜雄:2012年的数据暂时还没完成统计,如果以去年的数据来看,这个收费规模有十多个亿。但是涉及道路里程却达到12563公里,所以我说它们是收费规模大、站点多、效益差,不管是社会效益,还是公路的经营效益。所以我们要取消。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这次取消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具体分布示意图可否公布?

  鲜雄:我们会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公布,见报,接受社会监督。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此次取消的站点是否涉及成都?

  鲜雄:成都市在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上走在全省前列,成都目前已经没有在收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项目,不过成都的五路一桥年票不属于此次收费取消范围,除此之外,成都还在收费的就只有高速公路了。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此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取消工作还提到,“依法批准的一级公路、经营性二级公路不纳入此次取消收费范围。”为何此次不一并取消,什么时候这一部分的收费站点能够取消?这部分站点有多少?

  鲜雄:此次取消省内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是对08年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的落实。1984年国家实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截止到2011年底,通过这项政策的扶助,我省公路总里程达到28万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达到1.9万公里,比1990年的794公里提高了20多倍。高等级公路比例的大幅提升,这项政策功不可没,4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和90%的一、二级公路都是依靠收费还贷政策筹资建设的。本来国家规定在2012年年底前中东部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总量减少约60%,四川是不需要在今年年底取消这些站点,而且还是全部取消。

  但是我们发现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大多分布在城乡居民频繁使用的区域,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便,提高了物流成本,降低了公路通行能力。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的收费站点,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商贸物流中心。

  之所以这次没有将一级公路、经营性二级公路收费站点纳入取消收费范围,是因为一是要有国家政策配套,二是我们要进行测算,不能擅自取消之后造成政府公路债务悬空,至于什么时候取消,我只能说要等待时机成熟。

  对于仍然保留的收费项目,我公布一些数据,其中包括:政府还贷一级公路的6个收费站点,道路450公里,独立桥隧2503延米;经营性一级公路3个站点,道路里程136公里,独立桥隧700延米;经营性二级公路收费站点5个,道路里程296公里,独立桥隧1900延米。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此次站点调整后,所有工作人员如何安置?

  省交通厅徐毅:此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取消之后,将有7000多人面临调整,其中2500多人属于有编制的工作人员,5000多人属于聘任,聘任的工作人员我们会依据国家《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雇佣关系,并给予经济补偿;而对于有编制的工作人员,我们会在系统内的事业单位中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此次收费项目取消后,省内二级公路的养护将由谁来负责,钱由谁出?道路质量是否会下降?

  鲜雄:这个问题也在我们这次一个实施方案,三个具体文件(债务偿还、人员安置、加强干线公路管养)中考虑过。我们已经下发到各地的《关于公路收费站点取消之后道路大中修工程补助政策》中提到,我们每年将从省财政拨出一笔钱帮助各市县建立干线公路的养护机制,保证道路状况和服务质量在站点取消之后不下降。

  延伸阅读:

  政协委员:四川应尽快确定取消二级公路收费时间表

  取消公路收费,特别是取消占收费公路多数的二级公路收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去年“两会”期间,省政协两份标题相同的提案,就曾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确定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的具体时间并进行公布。

来源:本网综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