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再出发 四川酝酿多个改革方案


时间:2014-02-10





  2014年马年春节前夕,由富临集团联合省内10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筹建的天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预核准,与蜀商银行、川商银行一起成为省内首批民营银行“候选人”。对宜宾人张泉来说,2013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煤炭经营许可”取消。其结果,是他的煤炭经营部不仅快速开张,还顺利接到一笔百万元订单。

  在变化中找答案,不论民间资本“扩域”还是行政审批事项“瘦身”,改革的“身影”无处不在。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村改革,率先拉开国企改革序幕,率先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管理体制、撤社建乡,率先试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置身于改革潮头,四川向改革要活力,以改革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每一轮改革,都成为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前奏

  “估计今年底就能见效,给村民们分红了。”正月初五,内江市中区太平寺村村支书潘俊良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

  去年,该村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三化”联动,将村里的集体建设用地、广场等全部集体资产和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组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并引进城市工商资本,组建新企业,统一经营管理,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唤醒沉睡资产,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内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国家级试验区,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已进行10多年,在其引领下,我省加大农村产权改革力度。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89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基本完成3136个组的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涉及18.2万农户。

  敢为天下先的四川人,从来不缺改革的基因。

  当改革开放大潮开始奔涌神州大地,川人便立于潮头。

  1978年,广汉金鱼公社率先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广汉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挂起“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四川由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

  1979年,四川宁江机床厂把一则向国内外订货的商业广告登在《人民日报》上,成为中国1956年以来的第一则生产资料广告。正是宁江机床厂和其他5家企业的扩权试点,揭开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这是四川改革大潮中几朵闪亮的浪花。35年来,改革从未止步,一直阔步前行。2014年初,广汉传来消息,将与成都新都、青白江共推“边界试验区”,进行成德同城化的新探索。而省国资委则提出目标,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今年的首要任务。新一轮国企改革即将拉开大幕。

  实践证明,每一轮改革,都是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前奏。1978年,四川GDP为184.61亿元,截至2013年,这一数字已高达26260.77亿元。省统计局提供的分析表明,四川1978年以前GDP增速波动幅度较大,1978年后波动相对平稳,近年来更是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3告诉我们,面对特殊困难和挑战,只有改革,才能释放出越过“万重山”的充沛动力

  总有一些年份,因为面临的特殊困难和挑战,被重重标注——刚刚过去的2013年就是这样。

  看全国,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产能相对过剩……这一年,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看四川,不仅与全国一样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任务,还经历突如其来的“4·20”芦山强烈地震和“7·9”特大暴雨洪灾。

  然而,巨大压力之下,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答卷,成为四川2013的点睛之笔。正是改革,为稳中求进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一年,四川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构建支撑创新发展的科技体制等,释放出越过“万重山”的充沛动力。

  一扇扇民企投资的“玻璃门”被打破,民间资本的触角自由伸展。

  2013年8月,《关于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炉,提出“切实破除体制性障碍,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文化、医药健康等领域”。

  这一年,全省民间投资首破万亿元,在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破2万亿元的进程中,民间投资功不可没。省统计局资料显示,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4.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1.9%。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各级政府大刀阔斧地精简权力“清单”,激发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民企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一年,省本级除取消调整3批257项行政审批事项外,还取消38项非行政许可项目,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3项;目前省本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60项左右,是全国最少省份之一。

  民营经济领域的改革,仅是2013年四川改革的一斑。扩大内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四川从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领域入手的改革挺进纵深。

  2013年初,四川宣布在全国率先全面放开户籍限制,除成都外,全省大中城市、城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取消限制农民转为市民的人为障碍,基本实现“全开放、零门槛”。同时,全面推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加快建立户籍与居住证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实有人口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深化。去年11月16日,川南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在内江挂牌。24个乡镇的26.8万户农户,共同推开了农村产权改革的“大门”。

  也是这一年,以下放财权、事权为主要内容的“扩权强镇”试点在川启动。在宜宾县,63个小项权力从县一级下放给首批10个扩权强镇试点乡镇。从“找县长要钱”到“找市场要钱”,改革让该县观音镇利用积累的财政资金和扩权强镇优惠政策等,通过招投标模式滚动开发,带动5000多万元民营资本参与当地城镇化建设。

  改革成效在显现:2013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90:1缩小为2.83:1。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