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饯产业衰败发展维艰 内江市传统甜蜜产业谋变


时间:2013-11-15





  “特别是糖房中的一切,空气动人的很。大圆亭子有三丈高,用石柱子撑起,中间一个榨,两个大石碾子如方桌大,竖立起来,把一簇簇甘蔗从孔口送进去,甘蔗汁就流进沟里……”1951年,沈从文在家信中如此描绘内江制糖业的场景。内江有“甜城”美誉,因盛产甘蔗,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多年来,“甜城”风光早已不再,只有甜城大厦、甜城大道、甜城湖前冠以的“甜城”二字,在不断提醒人们那些过往的历史。

 直到最近几年,“甜蜜之城”的称呼再次在内江人口中频繁提起,甜蜜产业卷土重来,但与甜蜜有关的产业,却从当年的蔗糖、蜜饯,变成了如今的花生酥、甜品店。

 记忆中的甜味无人问津

  10月23日至10月27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内,内江馆现场派发的蜜饯,吸引了不少年轻参会者的目光。但品尝完后,并没有多少人表现出兴趣。雷开洪就是其中一个。她从小在成都长大,母亲的老家在内江隆昌,所以她特意在西博会期间到了内江馆。“蜜饯看起来漂亮,但吃起来真的不怎么样,感觉有点太腻了。旁边的黄老五(花生酥)还好吃些。”

 颇有些意味深长的是,西博会前夕,内江市商务局特意请内江蜜饯传人、原内江市食品厂厂长周维学出山制作的8斤蜜饯,被放置在“文化内江”而非“产业内江”板块。此外,本届西博会专设农博会展馆,内江参展的3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的100多个农特产品中,蜜饯产品为零。

 “蜜饯在80年代是最辉煌的了,有40多类,80多个花色,得过很多奖项。”在周维学的回忆里,1989年内江市食品厂蜜饯产量达到顶峰,年产量2000多万吨,成为内江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100多万元,有全国最大蜜饯生产车间——2000多平方米,相当于10个篮球场大。

 “那个时候,内江的蜜饯每年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几百吨,在我们的港澳地区都深受喜爱。”周维学说,上世纪80年代,产品走俏,有些甚至要走后门、批条子才能买到。“我一个在香港的朋友在我这里拿些写桔饼蜜饯回去,硬是把一个桔饼分成若干小份儿,家里人一人拿一块泡水喝,在那边,他们都珍惜得很。”

 蜜饯产业衰败发展维艰

  记忆中的辉煌并没有阻挡内江蜜饯衰落的脚步。事实上,和蜜饯打了半辈子交道、家里还收藏着一大堆聘书和荣誉证书的周维学,早在2000年内江市食品厂破产时,就转行做了药生意。

 中央路步行商场东入口处的内江蜜饯摊位,是如今内江为数不多的蜜饯专卖点。“现在人的口味不一样了,很多人都不喜欢吃甜的了。”该摊位老板张女士说,仅仅与五六年前相比,摊位的蜜饯销量都已经减少了一半,出售的种类也由以前的30余种变为了现在的10余种。“我们现在就挑最热销的蜜饯种类来卖了,也在卖北方的果脯,这样顾客的选择要多一些。”

 张女士说,十几年前开始卖蜜饯是为了供女儿上学,没想到现在却似乎对蜜饯有了割舍不掉的情感。她坦言,虽然蜜饯销量大不如前,利润也较以前更加薄弱,但是她却没想要放弃。

  距张女士的蜜饯摊位200米左右的交通路与文英街交汇处,是饶先生开了六年多的蜜饯摊,从早9点到晚8点,营业时间风雨不改。他和妻子原来都是内江糖厂的工人,掌握着熟练的蜜饯制作技术。2002年糖厂破产后,几经周折,他和妻子在家里开起了蜜饯作坊,自产自销。“一开始是推着车在街上流动卖,内江城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走遍了。6年前,我和老婆发现这里有个摊位,就找老板租了下来。”

 饶先生的摊位,最多不超过2平米,是在一栋楼的观光电梯与墙壁的空间里,用木板搭建的,每天早上他会用一辆手推车将木板和商品从黄桷井拉来,晚上再拉回去。木板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冬条、苦瓜、桔饼、樱桃、柚子皮、天冬等10余种蜜饯产品和其他糖果。饶先生说,一年365天中,蜜饯的销售旺季只有春节期间,而他家蜜饯的价格,多年来也始终维持在10元一斤。“过年走亲访友买的人比较多,中老年人买的多。天冬是卖得最好的,每年最多能卖出1000斤。”

  一个同样的数据说明了内江蜜饯如今的境遇。内江市东兴区经科局、内江市市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皆称,两区内登记在册的蜜饯企业为零,徒剩像饶先生夫妇一样的小作坊传承着内江的蜜饯产业。

  前 狼

  后起之秀花生酥 5年完成逆袭

  大学毕业就去了北京工作的刘佳上周回家休年假时发现,内江市中区玉溪路的一家内江特产专卖店内,散装的“黄老五花生酥”已经从2007年的20元一斤涨到了30元一斤。每个独立小包装,也从原来的花生酥图案加“黄老五”字样变为了代言人宋丹丹的个人形象照。“好几年没到这家店买了,本想着这里能便宜点,结果也和北京卖的‘黄老五’价格差不多。”

  2008年成立的威远县黄老五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在5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农副产品的逆袭。在淘宝网输入“黄老五花生酥”,搜索结果为1553个,39页。在天猫商城,“黄老五”有自己的官方旗舰店,目前销量最高的产品已售出7600多笔。此外,“黄老五”有自己的加盟热线电话,为加盟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而“黄老五”的新浪官方微博粉丝数,已经超过12000个。“黄老五”最新的品牌宣传动作,是热播剧《咱们结婚吧》中,出现了“黄老五都堵不住你的嘴”这样的植入广告。

 后 虎

 舶来之物甜品店 侵占青年群体市场

 “妖精甜品”、“糖果盒子”、“糖巢”、“酒窝甜品”、“美心甜品”、“甜心小筑”……从2012年年底到2013年11月,内江新增的甜品店数量在10家左右,且大多集中在内江“CBD”——“四方块”附近。

 2011年,街心花园的“妖精甜品”成为了内江第一家甜品店,这家被顾客称为“内江最正宗甜品店”的甜品店店主,不曾想到自己如今会成为内江甜品界的鼻祖。而2012年,“糖果盒子”上南街店开业,如今在内江已拥有三家分店。这些以港式甜品为主,间或推出韩国、泰国等地的甜品口味的甜品店,正在改变内江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

 内江多家甜品店主都说,甜品店的消费群体集中在15岁到30岁之间,绝大多数都是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

 上周六,在北街的“美心甜品”店里,一位顾客正用服务员拿来的iPad点单。屏幕显示的内容较为丰富,“甜点类”、“茶类”、“本店特色”、“今日特价”……据该店老板介绍,从开店之初,他们就引进了较为时尚的营销方式,与时俱进,紧跟年轻群体的步伐。“最便宜基本在10元左右,最贵不超过40元,整个内江市场差不多都是这个行情。”

 守摊摊是守不住的内江传统甜蜜食品要甜得有营养

 过去,作为蜜饯的重要原料之一,内江甘蔗种植最盛时在100万亩以上,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内江甘蔗产量急速下降。究其衰败原因,一是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影响,二是从生物特性上来说,内江并不算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

 “以前种甘蔗有各种补贴,后来取消了,增加了蔗糖成本,内江本地蔗糖要卖6毛3角、6毛4角一斤,从广西进的蔗糖才6毛2角一斤。甘蔗需要充足的日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内江亩产量跟云南、广西相比,大概不到三分之一。”内江市经信委主任葛强表示。

 与谈到蜜饯时的惋惜不同,在谈到花生酥时,葛强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在他看来,“黄老五”的异军突起并非偶然——“甜城”原有的产业基础、庞大的民间艺人手中掌握的技术基础、老国有企业人才转型为新甜蜜产业的管理者的人才基础,让花生酥有了从企业发展成为产业的可能。

  健康、绿色是葛强认为的内江食品产业必须坚持的。“内江的甜蜜产业现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需要改革、进步、创新。过去冬条太甜,那么现在就要做相应配方改革,因为现代人都想要减少糖分摄入。‘黄老五’也是,它的花生酥、核桃酥等等系列产品,都对配方进行了调整,注重人体健康的调理。”

 葛强说,按照规划,到2017年,内江食品产业产值要达到500亿元,其中甜蜜食品占有较大份额。“守摊摊是守不住的。内江现在的甜蜜食品企业需要大胆创新,紧跟市场潮流,不断从产品的形态和内在进行调整,要有做大做强的发展愿望,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小富即安,不思进取。”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