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40万农民摘穷帽


时间:2013-01-14





  本报讯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2012年12月26日,一进菜农薛军军的大棚,一股热气迎面扑来,柔和的阳光透过塑料薄膜,照在绿油油的菜苗上。薛军军是临县刘家会镇孙家沟村的农民,多年来一直以种地为生,年纯收入不足1万元。2012年,在县扶贫部门的帮扶下,他承包了2个蔬菜大棚,年收入4万元。

  去年,我省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面落实好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持政策,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攻坚的主战场,坚持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以易地搬迁为主要载体,以科技扶贫为主要手段,下大力气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全省有40万农村贫困人口摘“穷帽”,脱贫人数比上年翻了一番。

  各种扶贫、惠农政策落实对贫困人口脱贫拉动明显。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截至2012年底,共投入扶贫资金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35%。阳曲县泥屯镇思西村白明成2012年初在片区开发政策的扶持下,不仅免费参加技术培训,还建起了大棚,收入近3万元。他逢人就说:“扶贫开发政策从种植、管理、销售每个环节都给予农民扶持,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贫困地区难脱贫,难就难在无产业支撑。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引导扶持贫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顺县扶贫开发局在片区开发的实施中,注重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开发式扶贫的新机制、新途径。2012年投入扶贫资金3000万元,其中县财政补助1000万元,大力发展养牛业,并在全县49个项目村建设49个养牛专业合作社,坚持“民营、民用、民受益”的原则,以资金为纽带,以村为整体,由农民自己出资、自我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据悉,2012年该县农民养牛纯收入达到1500万元,人均增收300元。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我省通过“雨露计划”着力对贫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以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2年全省共投入专项资金2500万元,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

  另外,住村干部背起行囊走向乡村,扶贫工作队、公司、企业频频伸出关爱之手……资金、人力和技术的大融合,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群众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1年,陵川县潞城镇上郊村成了晋城市委书记张九萍的包扶点,她进农家访农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多次开会商研,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目标。目前全村已有日光温室大棚20栋、春秋大棚40栋。仅蔬菜一项,2012年农民人均可增收930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760元。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