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助央企告别“大而不强”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时间:2017-08-02





  没有创新意识和缺乏危机感,是一些央企“大而不强、强而不优”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推进央企公司制改革,使其成为能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为央企迎来新的腾飞机遇
 

  随着《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的印发,央企将全面进入公司制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对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提出了公司制改革的目标,很多企业也开展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地方国企,由于改革难度相对较小,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但当下,仍有部分央企挂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牌子,难以完全真正参与市场竞争,难以与市场完全融合。
 

  为何有些央企公司制改革步伐相对较慢?客观上讲,这可能与需要较高改制成本有关。比如,需要补缴土地、房屋等方面的税费,补缴可能存在的欠税,缴纳较高的资产评估费,甚至不排除在资产评估过程中暴露出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一系列违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改革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多数央企能享受到特殊的政策待遇和资金扶持,改制以后,这些“优惠”将逐步退出,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资源“损失”。于是,一些企业便能拖就拖了。
 

  但是,如果不推进公司制改革,央企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可能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也就不可能有危机感。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就很难走出“大而不强、强而不优”的怪圈,这并不是个好消息。这一点,从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身上不难看出。上榜世界500强的央企,多数都是垄断央企,尽管营业收入、利润都很高,但具有较强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度较高品牌的央企却还不够多。分析背后的原因,并非央企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反倒是缺少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机制、缺少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危机感。
 

  没有创新意识和缺乏危机感,是一些央企“大而不强、强而不优”的重要原因。更多的央企,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不少,科研人员也很多,但所出的成果却非常有限。即便有些好成果,在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方面,也没有取得明显突破。相反,一些民营企业却能用相似的研发投入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就很能说明问题。
 

  正因为如此,加大央企改革力度,让央企成长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制企业,就成了关键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推进央企公司制改革绝不只是为了改个名、换个形式,而是为了央企全面转型,让央企能够真正按照市场化要求,成为能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相关央企要抓住机遇,按照市场化要求,推进全方位、深层次改革,用自身努力迎来一次新的腾飞机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谭浩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