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滥用监测报告:中国去年212名演艺人员“涉毒”


来源:封面新闻   时间:2017-08-12





  8月1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度我国滥用各类滥用物质(药物)达87种,“冰毒”、海洛因、“麻谷丸”分列前三。报告显示,吸毒者仍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
 

  封面新闻获悉,该报告统计数据来自2016年全国31省市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禁毒执法机构、自愿戒毒机构、社区戒毒机构、医疗机构和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等1794家单位,共上报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76980份。
 

  吸毒者含公务员、在校生和演员等特殊群体
 

  2016年度滥用各类滥用物质(药物)达87种,“冰毒”、海洛因、“麻谷丸”、“K粉”和美沙酮口服液/片是主要滥用的前5种物质(药物)。其中,“冰毒”和“麻谷丸”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二者合计占比为55.1%,同比2015年度增加3.2个百分点,是我国流行滥用的主要合成毒品。
 

  报告显示,吸毒者仍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报告同时提示,吸毒人群涉及一些敏感职业和人员,其中包括448名公务员、348名在校学生和212名演艺业人员。
 

  从药物滥用者现居住地来看,前5位的省份是广东(12.6%)、湖南(8.8%)、四川(8.0%)、云南(6.3%)、上海(6.2%)。
 

  海洛因滥用占比5年间持续下降 超4成为追求刺激吸食
 

  报告统计,近5年来,海洛因滥用人群占全部滥用人群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74.4%降至2016年的45.0%。吸毒者多数为有10年及以上吸毒史的中壮年,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小学、高中,无业者占大多数。
 

  海洛因滥用人群药物滥用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受“追求欣快刺激”(40.4%)、“家人或同伴影响/教唆”(29.7%)、“满足好奇”(28.4%)、“空虚无聊,为消遣”(24.5%)、“吸毒环境影响”(23.0%)等因素影响。
 

  报告显示,该群体所滥用药物的获得途径多样化,从“同伴”处获得的比例由2015年的占比69.5%下降为2016年的62.6%,而来自黑市、电话信息和娱乐场所的比例上升。
 

  “这提示新形势下吸毒人员毒品/药品获得途径的一些新特点,建议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采取相应措施,依法打击非法制售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合成毒品滥用逐年上升 冰毒仍为“重灾区”
 

  合成毒品主要指“冰毒”(含去氧麻黄碱)、“摇头丸”(含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K粉”(含氯胺酮)、“麻谷丸”(含苯丙胺类物质和咖啡因),以及苯丙胺、卡西酮类化学物质(指卡西酮、甲卡西酮、4-甲基甲卡西酮)。
 

  报告显示,近5年来合成毒品滥用形势更加严峻。“冰毒”仍为滥用最严重的合成毒品,占合成毒品滥用人群的87.4%,五年累计上升13.5个百分点,提示“冰毒”流行强度持续增强,应采取强有力措施遏制其发展。“麻谷丸”比例则持续下降,五年累计下降8.7个百分点,提示“麻谷丸”流行强度减缓。
 

  据统计,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文化素质以低学历居多,多为无业人员,职业以个体经营者、外出打工者较多,是现实生活中合成毒品的高危人群。
 

  报告还发现,合成毒品滥用有较强的地域特点,以华东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和华南地区。“冰毒”是所有地区中滥用比例最高的合成毒品种类,“麻谷丸”以华中和西南地区滥用比例较高,而“K粉”在华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提示在这些地区要将相应毒品作为打击重点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