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作者:程秀娟    时间:2013-05-14





  本报讯(记者程秀娟)5月10日,记者从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举办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进展交流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土资源部联合科技部安排部署的一系列集中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多个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在地质矿产及地质环境灾害领域,“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揭示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特征,明确了地震断裂机制,首次直接测量到汶川地震后断裂的愈合信号,提出了龙门山形成演化新认识;“东部铁铜铅锌重要矿集区深部资源勘查与技术示范”项目揭示了矿集区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的成矿规律,集成了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技术组合,提交了具有寻找大型矿床远景的深、边部预测靶区20余处;“中国东部典型矿集区深部资源勘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深入认识矿集区的区域成矿规律、开展矿集区3D成矿预测奠定了地质理论基础;“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廉价的非金属尾矿设计钢渣改性剂,提高了钢渣的可利用性,实现了无尾矿利用—钾长石原矿可直接应用于陶瓷熔块釉(裂纹釉)的制备,同时研发了一系列设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方法”项目成功研发了四旋翼无人飞行器与应急车载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远程快速实时会商,强力支撑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为快速应对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灾害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提供了一套监测预警技术和防治技术。

  在土地领域,“盐碱地暗管改碱与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套暗管改碱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农田修复和土地整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初步形成了南方景观生态型稻田整理和修复技术,摸清了北方粮食主产区地块破碎化情况,总结了地质灾害损毁农田的损毁模式和现象等;“海岸带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各个子课题都顺利推进;“国土空间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基本完成了国土空间优化配置数据库框架设计、国土资源潜力评估、国土空间需求情景分析等详细技术方案,并完成了相关原型系统的开发;“村镇土地高精度快速调查监测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可有效实现多卫星定位系统的兼容,大大提高定位精度及可靠性,同时突破了无人机遥感影像全自动快速生成图技术,可满足12000成图比例尺精度的低空遥感快速DOM生成,可在一天内处理完1000幅无人机影像等。

  据了解,目前上述项目中多项研究成果已投入使用,并展示了潜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