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净水技术到家庭饮水解决方案


时间:2012-07-20





  80后“北漂族”于晓岩,在2011年花了4000多元购买了一套品牌净水机,“桶装水都有一个生产、储存的过程,等用户喝上了,指不定过多少天了,还是净水机好,现喝现做,而且感觉不错,水壶内壁没有结一点垢,喝起来口感少生涩多甜润。”


 近来,自来水频频出现问题,居民饮用水是否能再次成为国内家庭担忧的问题。曾经一段时期内,桶装水、瓶装水成了自来水的最佳替代品,但是随后爆出的黑桶装水、杂质沉淀等质量问题着实使得居民心惊胆战,于是催生了新型净水产品的出现。如于晓岩这样消费者干脆选择通过改造家庭自来水管道等“自净水”方式来保证用水安全,似乎这样才能让自己饮的安心,用的放心。


  事实证明,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整个水处理理念和技术方面还相对落后,家庭净水系统覆盖率不到3%。在韩国,不到5000万的人口,水处理容量接近100亿左右,家庭净水系统覆盖率高达90%;在中东国家以色列,七成国土面积都是沙漠,但是那里的人们却依靠发展净水科技,使国民每天都能喝到健康的水。在美国,大部分的家庭都会选择净水设备来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因此在中国,净水设备的普及将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以前国际流行的RO逆渗透技术,是通过对自然水进行过滤处理后不保留任何杂质而生产出可供人类直接饮用的纯净水,即化学上俗称的H2O。这种H2O虽然纯净,但是却不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钙、锌等,因为它们全都在过滤处理的时候被“清除”了出去。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许多微量元素都难以从食物中摄取,主要从水中得到。水中钙的吸收率可达90%以上,而食物中钙的吸收率只有30%。”如果长期饮用纯水无疑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而且这种净水技术产生的废水是非常多的,一般是进去四升自来水出来一升纯净水,其它都当成废水排掉了,造成了严重的水源浪费和二次污染。RO技术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人们安全饮用水的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国家意识到这种技术的缺陷,开始探索新的净水技术。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AquaTech国际水展吸引了众多净水企业参展。大量来自日本、以色列、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国外参展商带来了各式各样世界先进和创新的净水技术,特别是以色列施特劳斯集团展示的MAZE技术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捧。


  MAZE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对人体无益、高废水率的RO逆渗透技术,仅利用水的重力和不同滤料的排列组合使水源在穿越装置接触面时能够有效的与滤料接触,滤芯被设计成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用来去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和杂质,如离子交换树脂就可以去除水中的砷;重金属吸附树脂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铜、汞、六价铬、铅等;粒状活性炭可以去除有机化合物、氯等,让水的口感更好;抗菌性聚合树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这样的设计不但滤除细菌、微生物、杂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还能留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弥补了RO逆渗透技术的缺陷。


  美国WQA(Water Quality Association)实验室主任认为,施特劳斯净水的MAZE技术,采用技术是特别独特的,是基于重力而非压力的产品设计,既能够在去除微生物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又能在去除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污染物方面得有很不错的效果。


  施特劳斯净水目前在中国也推出了多款以MAZE技术为核心的净水产品,施特劳斯净水中国区总经理郭朝女士谈到:目前,施特劳斯无论是无级变温,还是外观美观,都不仅仅是从产品表面上下功夫,而是深入了解了消费者的习惯。“我们的产品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点是滤芯的替换,现在所有厨下式的装置,滤芯的替换就是消费者自己想替换的时候换,也就是说用了大概半年了,感觉可能不太好了,可能该换了,但在这期间细菌滋生等问题就开始出现了,对水的过滤也开始达不到要求了。而我们的产品,在消费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做决策的情况下,帮助你做决策。我们的产品在滤水量达到260升的时候会自动关闭,这个是通过滤水量来控制的。第二点,如果消费者到该更换滤芯的时候不想换,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旧的滤芯放回去是不能工作的,所以这个中间有很多技术含量使得保障消费者饮水健康这件事不是一句空话。”


  由此可见,Maze技术的成功,不仅仅是净水技术本身的发展,它更多的是为家庭提供了一种饮水解决方案和安全保障,提倡了全新的从容生活的理念。“一个产品的售出并安装到消费者家中的那一刻不是一切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施特劳斯净水设备全球CEO Rami Ronen先生如是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