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取重大突破


作者:李群    时间:2012-03-27





  本报讯 (记者李群北京报道)3月18日,从国际传感网(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第五次全会暨国际传感网标准化论坛上传来消息,我国传感网(物联网)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率领的团队在国际上提出的物联网三层架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等物联网的总体思路,先后被国际标准采纳,标志着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中拥有了重要主导权,为物联网走向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关专家表示,标准化的实质就是知识产权的较量。因此,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至关重要。


  据了解,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市场日益扩大,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当前物联网产品呈现“小、杂、散”的特点,而这正是实现产业化必须克服的瓶颈。在此情况下,刘海涛提出的“物联网感知社会论”赋予物联网以社会属性,是目前唯一提出的物联网完备理论体系。与会专家认为,感知社会论提出了物联网的基础发展理论,解决了物联网多样化的共性问题,为产业规模化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从1999年开始,刘海涛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始研究物联网,沿着以感知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路线,完成了从“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应用与服务层”的物联网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与国际上传感网的架构(ISO/IEC)完全相同的中国的物联网架构(三层架构)以及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等物联网的总体思路。这些研究成果都被国际标准采纳,其中,共性平台+应用子集,解决了规模产业化的瓶颈问题。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