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复合材料研究实现重大突破


时间:2011-08-05





  本报讯 飞机是航空业的支柱产品,代表航空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先进程度的象征。不久前亮相“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的“高韧性液态成型复合材料技术体系的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项目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实现重大突破。


  这些技术是由中航工业航材院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益小苏和他领导的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所完成。


  航空飞行器的损伤容限设计,要求其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韧性,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整体增韧树脂基体或插层改性,而“离位”技术不仅可较大幅度地提升复合材料层压板的所有层间韧性,还可保持其面内性质基本不变,而且在应用上具有广泛适用性。更为关键的是,“离位”复合材料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并验证的。


  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益小苏领导其科研团队,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创新性的复合材料“离位”增韧和表面附载预制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航空结构复合材料的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国内外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材料高性能化技术体系和预浸料、液态成型两大复合材料产品系列。


  目前,这些新技术与新材料已得到学术界和国际航空航天企业的认可,专利技术许可国际高端材料企业使用,实现中国航空材料技术自主知识产权首次出口,并初步实现在我国航空、航天、舰船等新型装备领域的演示验证、领先应用和批量生产,获得2010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益小苏领导的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973复合材料项目组因此也获得了2010年度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团队奖”。益小苏团队承担的国家973项目也是中航工业承担的惟一国家973项目。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