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10月12日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后,2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出四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在不到四个月时间内,国务院两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措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小微企业所面临的生存与经营困境。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势单力薄,本小利薄,经不起危机的冲击,在发展中遇到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两高两难’,即生产经营成本高、税费过高;融资难、招工难的问题。”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在日前召开的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他认为,2012年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其中,生产经营成本高,将成为小微企业的最主要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型工业性企业由于应对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赎金、汇率的变动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弱,生产经营处于微利和无利状况,有的甚至难以为继”。此外,税费过高、融资难以及结构性矛盾导致的企业招工难,也将进一步困扰小微企业。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原有动力减弱,一方面投资增速放缓、楼市调控仍在继续;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不振,依靠出口拉动增长也将难以为继;此外,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还需假以时日。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动力何来?“我认为很大程度上要靠支持、帮助、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来实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认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稳中求进的关键。在他看来,发展中小企业就是发展实体经济,因为大部分的有效供给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既是扩大就业的主体,又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今年国内经济要稳中求进,和发展中小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记者注意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上,除了对前一次会议相关政策进一步做出强调和重申并要求认真落实以外,还有两大亮点颇为引人关注。一是在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上,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初创小微企业;二是提出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同时支持小微企业上市融资。
对于中央拨款设立150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其他对小微企业减免税费等措施,有关专家认为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据中信证券所做的测算,这些财税政策的实施可每年为小微企业减轻60亿元至70亿元的税务负担。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表示,相比放松对小微企业贷款限制等,减税和增加企业投入更容易实现。不过,也有学者呼吁,目前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延长至2015年,以及三年内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对水深火热中的小微企业来说依然“不解渴”。全哲洙认为,应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的税收政策,并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
而在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方面,业界人士表示,此次政策放宽或将迎来一轮民间资本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热潮。因此,有专家认为,运行民间资本、外资参股兴办各类小型金融机构,包括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等,将成为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突破口。
应当说,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去年11月,民生银行率先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对于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给予政策支持。目前,银监会已明确了商业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专项金融债条件,且对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可不计入存贷比考核。这一规定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目前已有多家银行正在积极申请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近日也曾表示,希望政策方面能使发行此类金融债常态化。
尽管利好政策频出,但一些业内人士反映,即使如此,小微企业税费过高以及融资难等问题在短期内依然难以有效缓解。中华全国工商联日前在其一份调研报告中呼吁,应将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作为长期政策,设定灵活的年纳税所得额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其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实行大、中、小微型企业社会保险费率差异化的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取消253项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要求,全面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另一方面,还应把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发挥好减税在企业调整结构、转方式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范围的扩大以及加快落实,小微企业发展或将迎来曙光。(谢利)
来源:金融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