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更应重视绿色供应链


时间:2012-10-16





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染色、水洗、印花和整理工序会产生大量包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最终会随污水排入江河湖海。

  有人将之称为时尚的代价,这些美丽背后的污染之痛能否将降至最低,纺织业能否对环境友好?这些都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近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环保组织共同发布了《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Ⅱ调研报告。

  对今年4月9日发布的Ⅰ调研报告中被曝光大型纺织品牌和服装零售商在华供应链管理情况做出反馈。

  Ⅱ期报告显示,H&M、NIKE、溢达、李维斯、阿迪达斯、沃尔玛、巴宝莉、GAP等一批品牌做出了积极跟进,并通过其定期检索机制,主动识别供应链上的污染记录,推动200余家纺织和皮革供应商企业对违规问题和后续整改情况做出了公开说明。其中阿迪达斯、NIKE、李维斯、H&M已经开始将管理向染整供应商延伸。

  但是,面对环保组织对其供应链违规超标问题提出的具体质疑,玛莎百货、迪士尼、J.C.Penny、PoloRalph Lauren 和TommyHilfiger 等22家品牌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它们或者消极回复,或者不予回复。

  为何选择纺织品牌企业?

  在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的印染整理企业进一步向中国集中的情况下,印染整理成为可持续纺织的盲点

  最近,去美国出差的顾先生,在国外大型商场里,给家人给买了很多礼物,本以为淘到了一堆比国内还便宜的“中国制造”,没想到回来仔细查看,发现大部分却是越南或孟加拉等国生产。

  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用工紧缺、国际贸易壁垒等多重压力持续增加,中国在成衣加工这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方面优势不再,大型国际品牌和零售商开始将其订单从中国转出。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一个纺织业的世界工厂了呢?环保组织在调查中发现,纺织出口份额的下降,主要是集中在成衣加工环节,而在以印染、整理为主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环节,中国仍占据世界最主要地位,一些新兴的成衣加工中心,比如越南、孟加拉、印度,他们大量地从中国进口原材料。

  “仅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看似有得有失,然而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这样的再分工却令人担忧。”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中国所失去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成衣加工环节,这个环节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水耗、能耗低,污染物排放量少;而中国所得到的,是资本密集型的染整环节,这个环节难以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水耗、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却很大。

  一份调查显示,在印纺纱、面料生产、印染和成衣加工这四个主要过程中,印染环节水资源消耗占到85%,能源消耗占80%,化学品消耗占65%。相比于纺织品生产的其他环节,印染整理环节污染最重,存在着严重的环境管理盲点。

  继IT业调查之后,由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41家环保NGO倡议发起的绿色选择联盟,将视角投向了纺织行业。

  这些品牌为何不做出回应?

  中国纺织污染问题不缺资金和技术,缺的是动力,品牌企业能够成为推动中国纺织业解决污染问题的强大动力

  从近年来发生的“苏丹红”事件,到“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均涉及知名企业。尽管从事件的调查结果看,问题大都发生在上游供应商环节,但对这些企业的品牌都造成了巨大伤害,类似事件提醒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也要关注和控制供应链的社会责任。

  如果供应商出现环境违规,就说明大型纺织品牌和服装零售商在供应链环境和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

  在历时一年多的调研中,民间保组织发现,大型品牌的供应链环境管理,还停留在一级供应商,也就是成衣工厂,而对污染最重的材料供应商的环境表现,则了解有限,有些甚至不清楚这些供应商是谁。

  庆茂公司每天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废气和污水,对周围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在居民四处反映的情况下,在无法彻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消费者已经有追溯供应链的意识了。

  网友“绍兴师爷祖师”曾向品牌企业写过信,要求其减少污染供应商的订单,然而他反映情况的努力最后都没有了下文。

  “高高的围墙拦住一切,我们只能在外围调查。”对疑似供应商浙江庆茂进行前期调查的温州“绿眼睛”总干事郑元英无奈地说。

  在民间环保组织对大型纺织品牌和服装零售商在华供应商存在污染问题进行声讨的同时,有声音为这些企业叫屈。

  有人认为,纺织污染废水排放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缺乏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将这个问题抛给公众,将直接扼杀掉一些本来就利润微薄的纺织企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