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他使江西建工集团实现了从连续亏损13年到百亿元集团、两百亿元集团,再到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完美三级跳;
短短几年,他使江西建工集团实现了从房屋建筑施工为主向全方位大土木工程施工转变,市场纵深由固守江西向面向全国、面向全球迈进,产权结构由国有独资向混合所有制调整……
他就是江西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平。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保持高昂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努力缩短与国内先进建筑企业集团的差距。我们奋力追赶,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们达到了设定的目标。”江西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平在谈到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时自豪地说道。
奋起勇追站上新高点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历史包袱过重等原因,曾经为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屡建功勋的江西建工集团,曾一度连续亏损13年,企业陷入困境。2009年,在江西省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建工集团借着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东风,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行业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特别是2011年底,江西建工集团母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更是如虎添翼,翻开了江西建工发展赶超的新篇章。
李平告诉记者:“2008年,集团新签合同额只有66.27亿元,营业收入只有51.16亿元,与其他省份建工集团差距太大。”“差距意味着不足和挑战,差距激发了江西建工人的斗志,改制给了江西建工发展机遇”。李平说。
江西建工人直面挑战、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老国企60多年的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一个个潜在的优势被彻底激活了……
2009年,江西建工集团全面启动子公司改制的第一年就实现利润1532万元,一举扭转了连续13年亏损的局面;
2011年,江西建工集团母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当年,新签合同额251亿元,营业收入115亿元,利税5.3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三年翻了一番,进入百亿元集团行列,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第一次跨越。
2012年,江西建工集团母子公司全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第一年,新签合同额364亿元,营业收入155亿元,利税9.6亿元,实现利润3.1亿元,“十二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提前三年完成。
2013年,新签合同额513亿元,营业收入248亿元,利税13.7亿元,实现利润4.7亿元。三大主要经济指标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了两年翻一番,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第二次跨越。
2014年9月2日,江西建工集团以营业收入248亿元,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居第471位,成为江西省建筑行业首家中国500强企业,在上榜的建筑业企业中居45位。
展望未来剑指“十三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自我加压,设定新的目标,乘势而上,稳扎稳打,加快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李平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运筹帷幄。
“我们要始终跻身中国500强企业行列,并争取位置前移,做成百年老店,长青基业。”“到2020年,要实现当年新签合同额1000亿元左右,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至600亿元,利税28亿元至30亿元,实现利润8亿元左右……”李平向记者勾画出一幅企业发展的壮美蓝图。
斗志高昂的江西建工人,充分做好了实现目标的准备,制订了“四化一加强”的发展战略:市场全面化。全面实施“走出江西,面向全国,面向全球,面向各种所有制类别,面向各类行业领域,全面开拓大市场”的大经营战略,提升市场拓展能力,推动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
结构多元化。着力打造房屋建筑施工、市政道路施工、交通水利施工等经营业务板块,全面提高施工总承包、专业总承包及劳务分包全序列的建筑施工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管理科学化。提升企业运营管控绩效,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梯队化。加大一本、名牌高校大学生、一级建造师等关键核心人才的招聘引进力度,大力培育各岗位、各专业的人才梯队,为集团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加强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航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职工队伍的主体作用,整合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促进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基本实现以建筑施工为主向以投资开发为主转变,大力推进集团整体上市,构建‘各成员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集团具有整体合力和高端竞争优势’的发展格局。”面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李平充满了信心。
如今,江西建工集团正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基业长青的道路稳步前进。(通讯员章慧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