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油井文化”落地生根


时间:2014-07-29





让“油井文化”落地生根――延长油田甘谷驿采油厂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陕西延长油田公司甘谷驿采油厂,是一个坐落在革命老区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已步入不惑之年的老采油企业,连续9年实现原油稳产,曾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省级文明标兵等500多个奖项,连续7年获油田公司先进基层党委称号。

甘谷驿采油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到底有哪些创新和亮点,成为行业和地方的示范样板,每年吸引国内外数千人参观学习?是什么精神支撑着干部员工扎根山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石油工业、创造了超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奇迹?近日,中国化工报记者走进了甘谷驿采油厂。

赋予文化理念新内涵

“甘谷驿采油厂自1970年投入试采勘探,到现在40多年了。1991年原油产量率先突破10万吨大关,是当时陕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油田。2004年原油产量突破26万吨,至去年连续9年实现稳产。要知道这对鄂尔多斯盆地超特低渗透油田、每年综合递减10%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无疑创造了奇迹。”一见到记者,甘谷驿采油厂党委书记郭立岗就激动地说,这既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更靠企业文化软实力。

据介绍,走过100年的延长石油,已形成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在新形势下,甘谷驿采油厂给文化理念赋予了新的内涵。2010年,该厂率先在延长油田公司提炼总结了同心、合力、齐超越的子文化理念。去年,油田公司启动实施了以党建引领文化、文化提升管理为主线,以关爱员工、呵护油井、发展延长、奉献社会为路径的党建文化管理工程。甘谷驿采油厂结合实际,展开为期1个月的主题大讨论活动,将该厂的文化理念确定为同心、合力、担当,并全力组织宣贯。该厂还制定了《贯彻落实“党建引领文化、文化提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厂级领导包片分工,并通过点燃“六盏明灯”(有追求、有标识、有活动、有故事、有典型、有品牌),推动“油井文化”落地生根。

“对我们来说,就要寻求文化与组织上的大同,全体员工上下同心、目标一致、思想统一、追求卓越,构建统一的理念平台、认知平台和执行平台;以和谐力打造团队,以创新力提升管理与技术,以影响力塑造魅力采油厂。”郭立岗说,甘谷驿采油厂的文化底蕴源于延长石油百年发展史的哺育,源于纯朴善良陕北地域文化的培养,更源于革命圣地红色文化延安精神的充实。

在甘谷驿采油厂修井大队,记者看到“当好油井大夫”的宣传牌格外醒目。“这是修井大队的文化理念。我厂所属的每个队站和职能部门甚至班组,都结合实际提炼出各具特色的执行理念。”甘谷驿采油厂党委工作室工作人员介绍,比如采油一大队的“当好啄木鸟、呵护采油树”,“呵护设备牛鼻子、安全铸就采油梦”等3个理念;注水大队的“注入忠诚、采出希望”的理念,用关爱员工“五个一”、呵护油井“六必须”等具体内容来支撑;运输大队提出了“责任在每一里新路”的理念;修井大队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的理念,油管、油杆发生故障检修维护,提出了“当好油井大夫、为油井负责一辈子”等理念。

山丹丹花开党旗红

在采油一大队采访时,记者被一大队党支部党员活动室、职工小家、职工读书社所吸引。走进一看,活动室布局规范,整洁美观,多媒体设施、报刊阅览、学习资料等一应俱全;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义务、支部基本情况、学习园地、党员承诺等上墙公开;支部工作、工会工作剪影、抗灾自救、员工笑脸照片影集整齐摆放在桌上;荣誉墙上挂满了奖牌。随手一翻支部工作台账,所有文字、数字记录都是手写仿宋体。

“甘谷驿采油厂10个党支部全部依此标准建立了党员活动室。”陪同人员告诉记者,厂党委提出了“一定、七有、十规范”的支部建家标准,建好党员的家,让党员把家文化传播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中,同时党建工作有安排、有考核、有布置,坚持不懈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3年7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延安地区,洪水肆虐,山体滑坡,泥石流吞噬着甘谷驿采油厂野外油区,道路塌陷,井场掩埋,输电中断。该厂587口油井和123口罐体彻底被淹,生产全面停产,陷入瘫痪,经济损失高达1.8亿元。

灾难面前,他们不等、不靠、不退缩。甘谷驿采油厂迅速成立党员、青年团员、爱心服务小分队等6个突击队,全力投入抗洪救灾一线。顿时,一面面红色的队旗犹如散在山间路边的山丹丹花,开得绚烂夺目。

此时的采油一大队采油五区队区队长、共产党员李博文忙着准备结婚。面对灾情,他没有任何犹豫,不顾正在张罗操办婚事的未婚妻的怨言,毅然参与抗洪抢险。7月11日,在受灾严重的沙家沟区域,李博文带领12名采油工扛起塑料布,拿着铁锨,踏着淤泥,摸爬滚打,手脚并用。为了防止憋罐造成原油损失,他们一铁一锹挖开罐口,篷上塑料布。直到次日凌晨2点30分,面目难辨的13个“泥人”终于完成了6口油井的清理任务。回到驻点,泡面还在碗里,采油工师傅已经蜷缩在角落睡着了。直到婚礼的前一天,李博文的身影还在油区奔波。

经过一场攻坚战,2013年8月1日,甘谷驿采油厂抗洪抢险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产能建设;8月10日,3456口油井恢复生产,8条电力主干线全部供电,油区道路主干线全部打通;8月底全面恢复正常生产。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让党员干部先行一步,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郭立岗说,通过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发挥党的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是将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凸显党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就是用特色文化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最终使行为方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当好油井“啄木鸟”

“采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作为特低渗油田,由于油层埋藏浅、开发难度大,加之经过40年的开发,油田开采进入后期,企业发展受到资源匮乏的制约,已无法与西部地区采油厂相提并论。”甘谷驿采油厂厂长尚俊喜对记者说,作为延长油田公司所属老采油厂,甘谷驿采油厂定位是油田进入稳产阶段。但“创业难守业更难”,要实现稳产更是一项艰巨任务。2013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使甘谷驿采油厂损失严重,即使这样,该厂全年还是完成原油产量24.7万吨。若除去洪灾影响,年产26万吨就能确保完成,实现稳产10年目标。

“精品屋”是商场中的名词,似乎与原油生产企业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甘谷驿采油厂把“精品屋”的内涵嫁接到管理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品屋”管理模式,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如果把石油行业比作商场,那么年产百万吨原油的采油厂就是大超市,而甘谷驿采油厂就要成为其中的“精品屋”。

记者驱车深入甘谷驿采油厂基层队站采访。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穿梭爬行,只见一个个忙碌的抽油机点缀在黄土高原沟壑间,就像辛勤的小蜜蜂。

“针对油井管理,我们倡导当好啄木鸟、呵护采油树的文化理念。如果说遍布沟壑的抽油机好比是一颗颗采油树,那么一线采油工仿佛就是一只只啄木鸟,一年四季守护着抽油机,相依相伴,互为依存。如果他们都能当好啄木鸟,油井这颗大树就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采油一大队大队长刘贤德告诉记者。

听说采油一大队还流传一个“飞虎队”变成“慢牛队”的故事。“‘飞虎’是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泵油车超速的戏称。”刘贤德说,采油大队以采油为主业,野外车辆多。为保证安全生产,就要让昔日的“飞虎”变成“慢牛”。于是企业规定泵油车不管是在国道还是油区道路,时速一律控制在40千米内;每天通过飞信提示驾驶员注意安全,每周组织违章驾驶员进行培训,每月量化考核公开透明,违章重罚。目前驾驶员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定,事故明显下降。2011年,采油一大队被评为陕西省交通安全示范单位。

“在稳扎稳打的‘慢’中,员工苦练内功,高质量、高标准、无隐患、无返工,效率提高了,其实慢也就成了快。”刘贤德这样说。

在采油一大队停车场,记者看到所有泵油车及私家车停放都严格一条线,车头统一朝一个方向。满载的泵油车在进入集输站前,女工正在仔细检查车辆,确保灭火器、阻火器、接地线等完好无损,再经过静电消除、金属探测等严格“搜身”后,方可允许进入集输站卸油。

作为重点防火单位,集输站肩负着原油入库外输重任。考虑到女工不抽烟、细心等特点,集输站特安排一群热情的大姑娘接待泵油车进入,这成为保证集输站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门难进、关难过、脸好看的文化理念。

在采油一大队采油五区队,记者发现每个抽油机上都印有一句话:“我的区域我负责、我的设备我呵护”。

“我们坚持一个管理理念,就是油井靠我呵护,我靠油井生存,油井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们要把采油机当成亲人。”李博文说。

“文化管理企业是最高境界。说到底就是用制度固化管理,将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使文化与党建、科技、管理同步进行,让文化元素在员工内心潜移默化,扎根心灵深处,实现文化强企、聚力凝心的目标。”尚俊喜说,他们靠油井生存,油井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生产管理的核心,是提升质量效益的关键。“油井文化”的核心是地上的“人”和地下的“油”,他们通过带好队伍、管好油井,使单井效益最大化,让每一滴油花在“磨刀石”上释放,使甘谷驿采油厂形成一流的采油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流的采油人才队伍,成为国内一流特低渗精品采油厂。

来源: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