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我 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我们企业来讲,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所谓文化自觉,基本含义就是对文化的觉醒和觉悟,也就是对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加强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前提。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企业管理学界首次提出公司文化概念以来,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和科学管理技术,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囿于企业文化概念诞生时日尚短等客观原因,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或多或少地还处在概念认知的表象阶段,离文化自觉还有不少的距离,在理货企业尤其如此。还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加强:
一是在“觉”上加强。就是要充分认知企业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充分认识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快企业文化建设速度,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充分自觉地在优秀文化的传播、核心价值理念的教化等方面发挥作用,尤其重要的是,要在创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作出更多的努力。
二是在“醒”上加强。就是要以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国内外成功企业案例,明确任务,认识不足,找准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
三是在“悟”上加强。就是要在深刻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发展规律,探索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从成熟到成功、直至辉煌过程中动力作用的有效途径,探讨企业文化自身发展、兴盛的规律。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强烈的“文化自信”。马尔顿有句名言,“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道出了“自信”对于成就事业的重大意义。对于文化建设而言,“文化自信”同样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所谓“文化自信”,就是我们对于加强文化建设所应采取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从企业角度看,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到自信,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好两个关系:
首先,弘扬民族文化与引进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国企业的发展必须背靠中国经济发展这个大背景,中国企业的文化发展也不能脱离中华文化发展。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民族之魂,也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中国企业之魂,弘扬民族文化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发展必须适应国际规则、标准的要求,必须跟上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学习优秀企业的经验,并将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糅合,使之转化为适合自身的文化内容。
其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每一个企业从诞生、成长到成熟,都必然伴随着独特文化的形成和积淀,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以虔诚的心态来看待这样一些企业自有的文化元素,以坚定的自信来坚持和发扬这些文化精髓,择善固执,才能长期保有企业的优良血统和先进品质,才能巩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必须清楚,择善固执不是盲目自信。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上自信得过了头,到了食古不化的程度,不因时代精神、体制机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等等因素而变化,时间久了就有了文化僵化的危险,僵化的文化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也就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阻碍。因此,企业固然要看得见自身文化中的闪光点,不断继承和发扬好的方面,但同时更要解放思想,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企业文化内涵,丰富其内容,提高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需要的匹配程度,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文化的“生产力”作用。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文化自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最终要落脚到加强文化建设上,做到文化自强。翻开国际著名企业文化建设的经典案例,不难发现成功企业千百家,家家文化不同。中远集团无疑属于其中的佼佼者。在长达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远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精髓,融汇了党的文化思想,集中了几代中远人的思想精华,引入了中外成功企业先进理念,形成了以“爱国”为核心、海味十足的中远集团企业文化体系,在中远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强劲的内凝作用和推动作用。这充分说明了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成长、发展过程凝练而成、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在借鉴(不是复制)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在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彰显企业特色上,既要在体系构建上下功夫,更要在深塑内涵上做文章。
一是要弘扬“和”文化。《说文解字》中说道“和,相应也”,《广雅疏证》中说“和,谐也”。“和”的意义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和睦、和平、祥和、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平共处等等,以“和”为基本内容的词语在中国汉语中占据了很重的分量,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新时期,“和”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丰富,创建和谐组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党运用中华民族文化智慧提出的政治主张。对于企业而言,创建和谐组织,打造和谐企业更是当前的迫切需要。这一点对于理货行业特别重要。在“公正”的基本原则指引下,企业间通过和平竞争,相促相长,共同维护理货市场的和谐发展,是理货企业履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港航业健康发展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理货事业发展道路题中应有之义,同样也是理货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重点内容。
发掘“众”文化。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精英文化”。按照企业文化的基本释义来看,这些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是不全面的。不能忽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也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无数事实证明,只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思想、观点、文化才有更强的穿透力和传续力。因此,发掘“众”文化是我们理货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文化自强”的重要任务。何谓“众”?《国语·周语》中说,“人三为众”,即多人,即群体。企业文化中的“众”可以泛指职工群众,发掘“众”文化。首先,要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下基层接地气,贴近职工、贴近一线、贴近实际。其次,要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职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调动职工群众、尤其是基层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要将职工群众中蕴涵的文化要素发掘出来,进行总结、归纳、研究,提炼出具有群众特色的闪光点。其三,要尽展“众”文化由人及人、口口相传的传播之长,树立,培养和宣传集体、个人的优秀典型,发挥先进的带动力和号召力,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氛围,在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带动性和传播性将企业文化推向深入。
营造“家”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亲情至上的民族,也是一个“家”情结浓郁的族群。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世代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占据了核心地位,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所起到的作用异常广泛深远:培养亲情、稳定社会、处理矛盾、教育后代……,“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卓越贡献。同样,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家”文化也发挥着提纲挈领中的“纲”和“领”的作用,具有极强的内凝作用。“天下理货是一家”这一句在中外理系统广为流传的俗语,说出了理货系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正是共同尊奉了这个“家”的理念,全国不同港务企业控股的理货公司形成了统一的形象标识、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操作规范、行为准则等等,组成了具有特殊文化特色的大“家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货事业这个共同的目标发挥着各自的光和热。“家”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常说的“LOVE”文化。家是温馨的港湾。营造“家”文化,就是要切实关心、关注、关爱职工,努力为他们解困惑、解难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就是要以心贴心,以心交心,认真倾听职工群众的诉求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要坚持“温暖工程”,在点滴细节上给予职工呵护与关心;就是要丰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内容,为职工提供体面劳动的环境,创造体面生活的基础,不断丰富“家”的内涵。另外,“家”文化还具有很强的外张功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加强“家”文化建设,就要承担“家”的责任职能,将企业这个“家”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就是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做好公益活动和社会治安服务工作,为“家”的稳定作出努力。(作者系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纪委书记)
来源:中国远洋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