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美乐:我就是纯实木国内首个桃花芯木家具品牌高歌猛进互联网


时间:2012-05-08





桃花芯木风靡互联网

  房子装修完毕,开始进入购买家具的环节,卖场里各式各样的家具让你眼花缭乱,殊不知一些家具外表好看,材质却充斥着有害物质。近期《焦点访谈》报道的北京一女主人因房屋甲醛超标得白血病去世的新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一时间,家具质量问题也成为了热门话题,挑选一款环保的好家具,更成为了一门学问。


图为:桃花芯木材质!

  实木家具怎么了?

  近期,实木家具的价格一路飙升,但人气不减。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有近半数的消费者都把家具的环保性作为选购家具的首要条件。一位消费者甚至说,实木家具虽然价格不菲,但用着放心,还是健康重要。通过数据分析能看到,家具的环保指数成为消费者购买家具的重要推动力,实木家具已经成为不少买主的首选。

  然而,市场上大部分标注为实木的家具,其实并不是全实木的。实木只是分布在家具的几个特定部位,其余大部分地方都是由板材经化学手段加工而成,其实就是所谓的板式家具。所谓板式家具,也就是人造板式家具,它是用不完整的碎料木材,混合其他纤维制作成的板材制成的。在此过程中暗藏着安全问题,如果甲醛释放量大于0.5mg/L,立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的《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家具构件必须达到70%以上的实木标准才能称其为实木家具。一些商家所说的“纯实木家具”、“原木家具”、“环保实木家具”,国家标准中没有提及,虽不属于规范提法,但消费者需要特别留意其中的文字游戏。

  国内实木家具之殇

  实木家具是人们喜爱的家具产品,不少的商家正是看中了这一商机,大举进军实木家具市场。为提升销量,各商家想尽方法炒作“实木”话题,并不惜以价格战、促销战,甚至“现场破坏试验”等过激手段抢占市场。然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少的实木家具企业面临着重重危机。

  第一、原材料短缺导致成本飙升。

  去年,由于工人工资和各种木材价格的一路高歌,实木家具的原材料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据调查,我国实木家具市场对于珍贵木材的用量,远远超过了我国树木成材总量,为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林业部门对砍伐的审核日益严格;与此同时,我国原木进口的渠道也随着各大木材生产国加大限制而受阻,这无形中使得实木家具的市场价格相当高昂,并且由于缺乏基材,很多企业根本就不能进行实木家具的生产。

  另一方面,我国原木进口的渠道也随着各大木材生产国加大限制而受阻。目前,我国原木货源十分紧俏,原材料价格随之疯涨,部分实木家具已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所以用较差的木材作为家具框架,再贴上优质的实木皮的做法相当普遍。

  第二、人工成本大幅度增加

  2012年随着物价上涨,在实木行业,人工成本大幅度提升显现得特别明显。工艺好的师傅越来越少,年轻的雕刻技术都很稚嫩,手工都逐渐被机器代替,虽然看起来很美观,但没有传统的感觉。一位家具工厂老板表示:“普通工人的工资都在涨,技术工人更不用说, 2011年年初,工人的平均工资2000元/月,现在已经涨到3500元以上。一些高端的家具需要雕刻技术,这样的工人每月需要1.5万以上。即便没有订单的时候,也要养着工人,这种人才在北方相当稀缺,一旦流失对企业也是损失,这也给企业增加了大量的成本。”目前,南方一些家具生产企业准备把生产地点移到东南亚,在国外加工成半成品后再到国内加工成成品以降低人工成本。

  第三、租金上涨“HOLD不住”压力 成本一涨再涨

  “中国的家具真是太贵了……”正在逛南京某家居卖场一老外说道。调查发现,普通品牌家具动辄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据悉,国内家具价格平均要比美国高出40%,比日本高30%。某著名卖场的一款实木床,卖价高达20000多元,然而,这种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的纯实木家具,经相关部门证实,也只是部分框架材质是实木,其余部件均不是。

  记者走访一位入驻某知名卖场的衣柜老总,了解到,家具的价格和卖场的租金是息息相关的。卖场在家居业界被称为“地主”,租户创收好坏从来都跟“地主”是否开恩息息相关,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租金上涨无疑对经销商的生存构成了进一步的威胁。据了解,目前国内家具主要销售渠道为单一的卖场以及专卖店,面对昂贵的店租,令不少的销售商头疼不已。居高不下的家具成本,既限制了使用人群,同时也进一步让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处于尴尬境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