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购普迈看三一重工国际化变局


时间:2012-02-20





核心提示:对于三一重工来说,国际化是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三一把它当成继企业初创和股票上市之后的第三次创业。而在这第三次创业中,产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又成了齐头并进的三驾马车,带领三一国际化之路越走越远。


  三一重工3.24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的消息一经发出便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这是继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中国民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记者一直以为,三一重工是中国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标本,这次成功收购普迈更是实现了公司产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3条国际化路径的并轨,从而丰富了三一作为我国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标本的意义和内涵。


  产品国际化 十年征战出口路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曾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国际化是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三一把它当成继企业初创和股票上市之后的第三次创业。”三一的国际化是从产品国际化开始的,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整整十年。2002年8月,4台三一PQ190平地机分别发往印度和摩洛哥,三一迈出了进军国际化的历史性第一步。之后,三一产品在国际市场开疆扩土,出口额迅速由2002年的35万美元增至2008年的5.23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影响了三一的出口增速,但丝毫没能阻挡其前进的脚步,到2011年底,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各大事业部的产品已批量出口至135个国家和地区。


  为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三一给自己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标准,如产品零缺陷、服务零距离等。三一混凝土泵车等十大系列200余个型号产品通过了德国TUV公司“CE”认证、美国的DOT注册、中东的GCC认证、俄罗斯GOST认证,并在生产、技术、质检、环保、服务等方面与国际全面接轨。在建设以海外子公司为支柱的国际化营销网络的同时,他们还培养了一批优质忠诚的海外代理商。作为商业伙伴,这些代理商熟悉当地文化、市场、业务运作,拥有更为广阔的营销网络。三一从代理商的开发、培育与管理三方面着手,力图将他们融入企业的发展体系,从而建立起长期合作、互利双赢的伙伴关系。


  资本国际化 投资五国建基地


  “三一不但要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还要将工厂和研究机构建到世界工程机械最发达的国家去!”2005年的一次采访中,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曾如此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其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11月,三一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在孟买附近的普纳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从而拉开了三一资本输出的序幕。美国是世界工程机械龙头卡特彼勒的故乡,2007年9月三一重工与美国乔治亚州政府正式签署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的投资备忘录,三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建立工厂的装备制造企业。德国代表了世界机械制造的最高水平,2009年1月29日三一重工决定在德国北威州的科隆市投资1亿欧元建设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签字仪式在德国总理府举行。南美洲拥有工程机械广阔市场,2010年2月,三一重工与巴西圣保罗州政府达成投资2亿美元在该州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的协议。为进一步扩大东南亚市场,2011年4月,三一重工与印尼工业部签订投资协议,决定在印尼爪哇省以西的卡拉旺投资2亿美元,兴建三一印尼产业园。向文波告诉记者,公司下一步将建设一个非洲基地,到那时,三一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全球化布局将基本完成。


  三一在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化道路上较好地实现了产品和人才的本土化。这些海外基地在建设和运营中雇佣了大量当地人员,相当部分外籍员工已成长为三一国际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如三一美国公司的本地员工约占80%,研发人员大都出身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包括业内顶级专家,如履带起重机专家约翰·兰宁、挖机专家金昌纪子等。记者认为,这种投资规模、节奏和风险均可自控的发展模式,能将自身与当地的发展相结合,在增加当地就业的同时,有效避免因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摩擦,有利于降低关税成本,同时更有利于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实现共赢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