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成本推高呼唤奶制品新营销模式


作者:营玉    时间:2012-11-30





  专家建议,乳企应多开辟销售渠道,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基本原则,根据生产厂位置、奶制品保存条件等选择不同的销售模式,也要重视电商模式带来的商机


  与欧美扁平化的分销模式不同,我国奶制品分销渠道层级较为复杂。以奶粉为例,“由于区域广阔,国内包括奶粉等终端消费品一般不采取厂家直供,必须经过层层分销才能最终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尤其是目前乳企正在抢占的二三线市场更是如此。”上海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表示,奶粉出厂后,会经过省级分销商、地市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环节,而到达终端市场时,奶粉的售价自然高了很多。


  调查发现,传统销售渠道成本高企将奶制品终端价格层层推高。为了应对渠道成本上升,目前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推广新的销售方式。专家建议,乳企应多开辟销售渠道,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基本原则,根据生产厂位置、奶制品保存条件等选择不同的销售模式,特别要重视电商模式带来的商机。


  成本压力催生新的营销模式


  近几年来,大超市陈列的奶粉品牌越来越少,而各品牌陈列的品种也越来越少,一些高端品牌奶粉还算系列齐全。为了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部分乳企将产品的销售转向了一些新的营销模式。


  社区奶制品超市就是其中之一。这类超市专门针对奶制品,将不同的品牌但是储存要求类似的产品综合在一起,方便消费者选用。记者在上海市徐家汇商圈的一家“牛奶超市”看到,小店主要销售的都是常温保存的液态奶,保质期也相对较长,店铺也设立了一个冷藏冰箱用于陈列存储条件要求较高的鲜奶。商家表示,“牛奶超市”进货渠道比较多,例如在大超市促销时也去大超市进货,但大多数情况从乳企的经销商进货,门店的成本主要是租金、水电费。由于针对小区,货物流转快,一般保证和大超市价格相差不多即可。


  此外,母婴商店也成为婴幼儿奶粉销售的一个新趋势。但知名的母婴实体店也渐渐学习大超市的模式,延长回款周期等,不少奶粉企业坦言,进入母婴商店主要看中的是妈妈们在选购母婴用品时的“羊群效应”,提高商品影响力。


  一些新品牌、小乳企进入市场时则选择了电商渠道。上海有几家生产奶粉的小企业就选择了通过电商渠道进入市场。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设立“旗舰店”,专门雇佣员工负责网站的维护、生成订单、发货、售后等。“相比起进入传统渠道的层层铺开的费用,即便包邮,乳企自己承担运费,节省的渠道成本也不少。”专家认为,如果要打开销路,企业必须提高商品的知名度,目前电商渠道主要还是依靠熟门熟路的回头客。


  另外,包括光明“随心订”等直送模式也渐渐铺开。专家分析,这种模式要求生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较近,一般不能超过500公里。同时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冷链体系,商品从出厂到居民区最近的冷库时,奶制品尤其是鲜奶不能脱离冷链。


  专家认为,直送模式的优势在于,由于送货员都是通过计件获得工资,多送多得,加上市民的监督,可以保证送货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货款是一月一结,不管是消费者先预付后消费还是先消费后支付,相较起大超市三个月以上的资金回收期,直送的现金周转快得多。


  多辟蹊径降低渠道成本


  在一线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二三线市场成为最大战场,因此除了大手笔投放广告外,区域性营销的费用支出也十分庞大。专家认为,降低渠道成本必须解决供应链问题。企业应提高流通效率和管理水平,打通供应链上下游。


  首先,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基本原则,根据生产厂位置、奶制品保存条件等选择不同的销售模式。比如电话订购直送,就要求乳企在设立工厂时注意选址,同时要加强冷链建设,确保“最后一公里”的商品质量。同时应加大对送奶工人的培训,提高对消费者的人性化服务,例如“t+0”模式让消费者节假日出游时订货和取消更方便等,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企业的贴心服务。


  “但电话订购直送仅仅适合当地的企业,对想要进入市场的新企业或者厂址离居住区较远的企业并不适合。”专家坦言,国内不同品牌的奶制品在不同地区的接受度不同,同时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对奶制品的保温要求也不同。


  同样,“牛奶超市”也仅仅适合社区化的购奶需求,且其中的商品往往储存温度要求较低,流通较快,这类实体形式仅仅是大型超市在社区的补充。


  第二,充分把握电商模式带来的商机。业内人士表示,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模式的冲击必须引起乳企的重视。“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奶粉、鲜奶等奶制品在大超市销量减少,随着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电商的依赖逐渐提高,只要能通过网购就能买到的商品在线下的销量都在减少。”专家是表示,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在省下了层层经销渠道的成本后,网购平台的卖价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不仅是小型乳企在初入市场时应该选择电商,大型乳企也应该重视,在可靠的电商平台推出自己的旗舰店,做好实体店和电商平台商品价格的平衡。另一方面,不管是奶粉还是液态奶,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保质期和商品的品质,这就需要控制物流流程。当然,这对于储藏条件较高的以巴氏消毒为代表的鲜奶就不适合。


  专家表示,尽管传统销售渠道成本高企,但实体营销和线上营销的互动还是必须的。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加上目前中国消费者对实物仍然更为信任,习惯在超市购买奶制品的消费者还是仍然较多。企业应通过线下和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扩大影响力。


  乳业专家陈新认为,营销模式仅仅是在奶制品质量这个“本”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标”。确保企业在面对大超市时有话语权,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奶制品质量。一方面是加大奶牛养殖等基础投入,引导奶农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增强抵御奶源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保证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把奶牛场饲料、药物、添加物等的进出与使用过程、整个养殖过程、奶源及奶制品的贮运过程、甚至牧场和乳品加工厂的卫生与加工环境等一统纳入质量控制流程,尤其是在生产加工环节,提高乳企诚信形象,增强消费市场竞争力。(营玉)

来源: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