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办公高楼里的人情味


时间:2012-09-26





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钢筋水泥的办公楼成了我们每天8小时工作的主要场所。每天我们都出入其中,行色匆匆,那些天天见面的保安、物业,也不过点头之交。有的时候,我们不禁思考,是不是越先进,越豪华,越国际化的办公楼,里面的人情世故,反而是最冷漠的呢?是不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日益加剧的工作压力,让我们忘却了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交流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号称浦西最高,租金也最贵的会德丰国际广场。


(会德丰国际广场的物业团队员工们以优质的服务为租户们带来各种便利)

真实的感谢信


在会德丰6楼的物业管理办公室里,我们首先看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会德丰物业:我谨代表我们3001室感谢物业这两年来的辛勤的服务!上周五,我们致电物业,询问物业是否可以帮忙挂一下我们公司的招牌。很快,胡工就带着工具上来了,他看了一看,说没有问题,问我要梯子。很大的一把梯子,胡工自己从我们机房搬出来,然后爬上去作业。不一会,招牌就挂好了,正正中中,一点都不偏,胡工又扛着梯子放回原位。为此,我们很感动,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师傅服务得很到位。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卜工对于我们各项验收的协助。当然,我们还要感谢王奕凌这两年来对我们公司的服务,他非常细致地跟进我们每一项要求,有时候我们的要求非常紧急或者很复杂,王奕凌都会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总之,感谢物业公司这两年来的协助!”

这封语言看起来朴实简单的感谢信来自会德丰的租户——上海瀚纳仕人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高科技、电子产品充斥的现代社会,表扬信这种形式似乎早已被人遗忘。因此,我们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服务,能让这里的租户能特意抽出时间,为自己的物业写如此认真的一封感谢信。

我们随即走访了楼内的一些租户,不出意外,这里的租户皆是国际知名的500强,出入其中的,也都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称之为的白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业务繁忙。电子邮件,工作电话,大小会议,组成了他们一整天最主要的工作内容。而当我们尝试着想聊聊关于“办公楼里的人情味”这个话题时,他们却都愿意抽出时间来谈谈自己的经历。

无处不在的“自家人”和“及时雨”


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的租户其实对自己的物业了如指掌,无论是门口拉门的门童,前厅接待的专员,还是打扫卫生的阿姨,大堂值班的经理,几乎每个物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如同“自家人”一样。虽然角色各有不同,但都急租户所急,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贴心帮助,给他们留下各种深刻印象。在莱珀妮的员工谢小姐看来,大楼的保安专员陈健健是她免于迟到的“救星”;在她早晨打车来上班忘带钱包时,是保安二话不为她垫付车费,解决了燃眉之急。在“Fancl无添加”公司的女员工眼里,物业团队则好像从天而降的“超人”;因为化妆品公司大都是女性,但凡遇到公司业务培训,需要搬运物品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大楼行李员得知情况后,主动变成该公司的“外援”,帮她们将所有物料送去指定酒店。在丰田通商的担当人员心里,门卫王乾则是乐于助人的“活雷锋”,在大热天需要搬货上楼时,小伙子热情周到,主动为他们一趟趟跑腿,帮忙搬运。而楼里的银行行长,则对物业在银行运输钱款时特地开辟货梯“特别通道”的协助给予高度评价。不要小看这一举措,它一来保证了银行运钞工作的安全迅捷,二来也减少了原先因货梯等待而引起和别的租户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会德丰国际广场国际化的办公环境下,人情味十足的专业服务备受租户好评)

诸如这样,琐碎的感人小事件,几乎每天都在这儿上演。小到进门的一声问候,雨天的及时雨伞,大到找回丢失在车库的ipad,遗忘在洗手间的戒指。会德丰物业部的每个人,在租户眼中都无比亲切,非但是“自家人”,而且是有求必应的“及时雨”。一个电话,几句交谈,他们在楼里遇到的问题大多能顺利解决。

当我们再次走访会德丰的物业团队时,我们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整个会德丰国际广场的租户有60多家,大楼配备的物业人员是150多人,每天3班,24小时有经理值班。整个物业部门每天接到的电话求助平均在20多通;接到电话后15分钟内,大楼的工程人员就会抵达现场,为租户处理大小事务。也许正是这样的效率,提高了租户们的满意度,也加强了这幢大楼里租户和物业之间的信任感。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当我们问起:“你们的服务原则是不是租户永远正确?”,物业部门的负责人笑答:“其实我们的原则是——不求标新立异,但求细致入微。我们不认为自己和租户是对立面,他们提出要求,往往有他们的理由。可能我们无法满足租户的每一个要求,但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给租户一个解决方案,帮助处理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难。其实,每个人都是讲道理注重感情的。有的时候,租户遇到问题,难免会着急;但只要我们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为他们尽量解决,那么物业和租户之间就不存在矛盾。”原来,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么简单。租户和物业,这对只因各种问题而遭遇的商业人际关系,却因为简简单单的“将心换心”、“换位思考”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遵循的日常交往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变得融洽而真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