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虹:树立多维度社会责任观


时间:2012-10-17





  处于市场调控过程中的房地产企业亟待转型,而社会责任作为房企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当前的转型时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近期,我国首个由政府主管部门支持、针对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展业评价学术课题——第二届“中国责任地产TOP100”推介活动正式进入评审阶段,众多企业积极提交相关材料,态度踊跃。不过从目前课题组收到的部分材料看来,一些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与认识仍存偏差。

  “企业社会责任涵盖多个维度,公益事业不是惟一的内容。企业应首先履行好自身职责,有能力后才能履行更多的社会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对《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如是说。


  重新审视社会责任


  “单纯的捐献、救助、赠送等行为曾被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这是企业对社会责任内涵的片面理解。其实最主要的方面是企业做好自身的事情,做一个好企业是前提。”秦虹认为,首先,企业要为社会奉献合格、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丰富性。如果产品品质不能保证,却一味专注于捐献等“作秀”的公益,绝非真正履行社会责任。其次,房企要照章纳税、遵纪守法,要按照市场规律来经营,不能靠恶性竞争、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行为赚取利润。最后,要善待好员工,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秦虹指出,企业将上述三点本职工作做好后,还应积极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对国家倡导的发展方向和国家主导的政策积极拥护和支持,企业行为要和国家倡导的大方向相吻合,而不相抵触;二是扶贫救弱,在自己能力范围允许下,尽力帮助社会成员和企业共同发展,让企业更好地融入社会。


  这也正如第二届“中国责任地产TOP100”推介活动评审委员会定义的社会责任内涵所讲,房企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证员工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慈善事业等。


  而本次“中国责任地产TOP100”推介活动,就围绕这几方面设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体系。主要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房企意识到这点,在自我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为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金融街控股给自身企业设定的社会责任理念就要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企业要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承担责任,同时也要对员工、股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承担社会责任。

  
  责任积淀品牌


  “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导致房企盈利受损,而这正是房企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在过去并没有一个体系去评价企业做得好坏与否,全靠企业的自觉,缺乏外部监督。而第二届‘责任地产TOP100’推介活动,旨在推进房企重视社会责任,使其成为一种鞭策和激励,让房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等实质内容。”秦虹如是说。


  而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秦虹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长期盈利的基础。“从短期看,履行社会责任也许不能给房企带来更多的直接效益;但从长期看,履行社会责任能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而品牌的积淀需要时间。随着企业品牌美誉度的增高,市场份额也会随之提高。一个企业如果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和尊重,就能提升产品销量,提高企业效益。”


  事实也证明如此,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后,那些具有良好口碑、专业化能力强、服务水平较高的企业,其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不难看出,重产品、信誉高、社会责任感强是企业长期盈利的保障。


  第二届“责任地产TOP100”推介活动评审委员会也认为,房企承担社会责任,实施“诚信经营”战略,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房企必然具有经营属性,强调以效益为中心,但企业的所作所为同时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事业,企业的经营要纳入整个社会责任的体系中来。


  例如,紫薇地产在西安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承担了民生责任,通过投身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民生项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信任。国家领导人还亲临紫薇地产承担建设的西安市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东窑坊视察,对项目表示肯定。而有了保障房的开发经验,其“民生安居”系列产品,也已成为紫薇地产产品线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企业带来收益。


  实际上,做好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企业道德层次的一种体现,是企业真正融入社会的一种途径。正如秦虹所说,“对于社会责任,房企的主观意愿起到重要作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已经非常明确,房企是否认真执行要依靠自觉性,还有企业的文化和追求。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来源:中国建设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