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社会责任说到了而且做到了


作者:李志豹    时间:2012-07-19





  首次把社会责任报告和公司年报合并,信息披露的权威性、一致性、有效性更加明显


  7月6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称“国投”)发布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国投连续第四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公布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措施和绩效。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报告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员工发展和企业公民等五个方面,对国投2011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了披露。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国投将坚持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动摇,不但要发展好企业,而且要用企业的力量带动社会发展。


  发布报告不是形式


  报告年年发,今年有不同。


  记者了解到,在保持以往全面性、重点突出等特点的同时,国投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做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据王会生介绍,今年同时发布了中英文版的社会责任报告,并且首次把社会责任报告和公司年报合并,信息披露的权威性、一致性、有效性更加明显。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认为,这对国投的海外经营、国投在国际上的形象以及国际社会对国投社会责任工作的了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此次报告中,“阶段性持股”的经营理念调整为“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峻峰认为这种变化更准确地表述了公司的定位和经营思想。


  “还有一个特点是不回避问题。”张峻峰特别指出,对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中国高新集团的高新张铜事件,报告用了半页的篇幅做了介绍。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履行社会责任、编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对一个企业尤其是央企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王会生表示,它不是一个形式,而要让全体经营者知道,国投的责任无论是正面的反面的全部公布于社会。


  张峻峰评价说,在当今众多以正面宣传为主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做这样的介绍是需要勇气和诚意的。


  “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独善其身,企业必须担负起社会责任。企业只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服务,才会有自身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王会生表示,国投将连续、扎实、全面的公布企业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


  “国投的社会责任报告一年比一年做得认真、做得专业。”彭华岗表示,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发布推进了国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说到了,做到了


  多年来,国投坚持“为出资人、为社会、为员工”的宗旨,坚持“和谐为本、创造财富、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树立“以德立业、反哺奉献”的社会责任理念。


  “这既是我们做好社会责任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是我们对全社会的庄严承诺。”王会生表示,国投追求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企业实力的增强,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和谐。


  这一点,国投说到了,而且做到了。


  报告显示,2011年国投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3.8亿元,同比增长29.61%;实现利润94.77亿元,同比增长39.06%;年末资产总额2766亿元,同比增长16.55%,各项业务稳健发展,连续7年获国务院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


  在环境极端恶劣的罗布泊腹地,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提高了钾肥自给率,大大缓解了我国钾肥供需矛盾。


  钾肥的投资建设只是国投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国投近90%的投资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


  在保护环境与节能减排方面,2011年,国投用于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109.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4%;完成节能技改项目67个,完成节能减排技改投资2.27亿元;火电企业脱硫装置安装率达到100%;平均供电煤耗319.76克,比2010年下降2.93克。


  国投同样致力于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定点扶贫、对口援疆、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2837万元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德成表示,国投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中,在项目建设开发运营过程中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地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充分发挥了中央企业的表率作用。(本报记者蒋皓李志豹)

来源:中国企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