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幸福企业 承担社会责任


作者:倪治忠    时间:2012-04-16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界普遍热衷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化运作等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的直观性工作,而忽略了对上述直观性工作进行运筹谋划、开拓创新和付诸实施的动力源——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中,人的政治思想因素、物质条件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和应用实践。

企业的幸福在哪里?从精神层面讲,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愿望得到充分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利用,这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从生活层面讲,人生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员工利益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幸福的核心和本质。

何为幸福企业?从企业层面讲,必须兼顾3个方面:一是激励员工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积累。二是为员工提供各得其所的工作岗位,使广大职工有不间断的为企业和个人创造幸福指数的平台。三是通过科学管理,形成自发竞争的创新体制与机制,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每个员工提供发挥能力与专长的空间。从职工层面讲:一是以国家利益和企业大局为重,确立爱岗敬业的主人翁事业心与责任感。二是自觉置身企业团队某一岗位,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争创企业岗位标兵。三是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业、创新、创优。

创建幸福企业是一种社会责任

创建幸福企业首先是一种社会责任。随着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企业必须勇于担当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责任,还必须担当国际竞争风险、抗击严重自然灾害风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责任。为此,企业必须有相应的发展理念和行为意识,引领广大职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丰富的物质资源,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创建幸福企业,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引领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全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通过创建幸福企业,才有利于调动企业决策领导层、科技层、管理层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赢得国际市场主动权的创新型产品。

创建幸福企业,是提升员工自身劳动环境与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只有创建出国家需求,社会认可,职工信赖的幸福企业,才有能力为职工既创造宽松和谐的劳动条件,又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创建幸福企业,是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发展规模经济的需要。一个奋发进取的企业,必须让职工既看到当前,又看到未来。企业必须建立持久的创新机制和奋发有为的竞争环境,才具备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勇往直前,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提升企业幸福指数

创建幸福企业,必须结合企业所处时代的国际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企业自身的产品特色与市场条件而论。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为职工提供一个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文化发展空间。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与社会融入一些与我国民族传统道德与文化内涵极不协调的成分,重物质利益、轻思想教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社会政治意识淡泊,道德准则丧失,诚信理念缺失,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倒退。必须强化企业文化体制建设,引领和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自觉地把企业的文化建设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新路子,努力提升企业文化凝聚、产业竞争和职工队伍建设价值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软实力。

为企业营造因人施教,因才施用,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与成长相伴的人才成长型舞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要把广大职工特别是科技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长期以来,南极公司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业与聘用相结合的人才兴企战略,科技创新型人才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技能型人才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0%以上,这是南极鏖战商场,克敌制胜的法宝。

为企业创造一个以业绩论成败的创新管理机制和以奉献论英雄的竞争型薪资待遇。一个企业,资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任何数乘以“1”都是原数。劳动者是资本保值增值的资源,而管理则是促进人才通过资本运作,推进企业升值的手段。关于企业升值增效的概念,可以用一道数学命题加以解读。这就是:企业利润=资源×管理×人才n。一个企业没有资本不要紧,可以创造;资本少了不要紧,可以积累。然而无论资本大小,分配不公则后患无穷。“十二五”期间,南极公司将进一步通过资本积累与分配的杠杆,构建激合企业内部潜力的创新机制,在继续执行资本分配加劳动分配的原则基础上,推行管理机制创新,加大管理、技术和技能性劳动成果分配的比例,努力构建以创新促发展,以转型增活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 (作者倪治忠 为江苏南极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