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存外延发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洞察


作者:朱耘    时间:2012-03-22





  无论对于媒体还是研究者,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都是极为可贵的研究对象:无论是跨国公司、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大都在短短数年内熟知并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这一追赶的过程极具挑战,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更是令这个过程倍加困难。尤其对于中国本土企业,西方在数十年内逐步形成的思想、技巧被这些中国企业迅速的消化吸收,如同其他对国际先进理念的吸收过程一样,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很少萧规曹随,而是按照自身的管理成熟度、文化因素、所有制差异和行业环境,形成了程度参差、形态迥异的企业社会责任路径。

  2012年3月20日,在《财富》中文版正式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排行榜”中,除去公司较少、缺乏普遍代表性的行业,《财富》中文版与合作伙伴银则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InnoCSR对大部分上榜公司进行了分行业的深入分析,并且指出每个行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心和亮点,分别介绍了各个行业领先者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今年是《财富》中文版第二次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作为本次排行榜新闻发布会的官方公共关系合作伙伴,罗德公关协助主办方将此次排行榜的结果进行专业的传播。

  本次排行榜选取了世界和中国500强榜单上排名最高的50家企业,对这些世界级的财富领先企业在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考量。评分模型分为环境、社会、企业治理三个领域,由专业分析员通过企业公开渠道信息形成企业的总得分。通过这一独特视角深入调查中国卓越企业在CSR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各类型企业CSR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较于 2011 年,本届上榜企业整体表现有明显进步,其中跨国企业的平均得分提高了 13%,本土企业的平均得分提高了 11%。在本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中国企业50强中,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再度蝉联榜首,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幅跃进11名位列亚军,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三。可见在中央政府、各行业协会、及社会舆论的联合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已经渐渐走进了各大公司的管理和日常运营当中。

  差异化压力产生差异化重心

  本届榜单中的112家上榜企业分布于汽车、航空、电子消费品、高科技、建筑、零售、健康护理、日用消费等14个行业。由于各个行业对环境、社会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力有所不同,各行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心和亮点也具有清晰的差异,这一因素对企业选择社会责任路径呈现出明显的影响作用。

  在外资企业当中,环境及社会领域的得分对于企业在排行榜中的名次起到决定作用,这与外资企业在公司治理和透明度方面普遍具有较高水准不无关系。环境和社会领域得分最高的电子消费品和日用消费品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综合得分也最高,分列第一、二名,而位于排行榜末尾的是石油与天然气行业,这两项得分也为最低。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各个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面对的公众审视和压力也有所不同,例如日用消费品行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中之重,电子消费品行业中的铅汞成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回收处理,通过长期科技普及已在消费者中尽人皆知,来自公众无孔不入、无时无刻不在的关注,促使其在环境和社会保护方面形成了行业性的整体高水准。而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业务“原罪”,以及缺乏足够的公众监督渠道,使得其在环境及社会领域缺乏提升的动力。

  在中国企业,各行业的责任重心与外资企业差异频现。得益于较高的社会及治理领域得分,航空行业在总分上排名最前,而这一行业特征与该行业受控于政府的强有力政策之下,且上榜的三家公司均为上市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也需要遵守证交所的要求有着明显关系。在政府政策和公众舆论的监控下,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与原材料行业在环境领域取得了高分,这些企业均已意识到企业所在行业的高污染特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以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与社会接触最为密集的零售行业在总分中排名最低,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中表现均不理想。

  以上特征表现出,对于很多企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施加正面影响的意识虽有觉醒,但还不足以作为强有力的压力来源促使其提升社会责任表现水准,而政府与行业监管则是更为有力的压力来源。通过与我国十一五计划细则进行交叉对比研究之后,我们发现24个与十一五计划相关的次级标准响中,所有中国企业的平均分远高于所有标准项的分数,十一五计划显然对于相关行业企业制定其社会责任战略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导作用。足见,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的社会责任变革正在发挥正面效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