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披露《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时间:2013-03-20





上周,浦发银行与年报同步披露了《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中国银行业率先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商业银行,这是该行连续第8年发布报告,并聘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报告进行了第三方独立鉴证,持续提升了报告的专业性及公信力。

深耕责任文化

浦发银行成立已二十年,报告回顾了该行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在创立初期就实行“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国内首家按规范要求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

该行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总资产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累计创造税后利润1200多亿元,纳税总额680多亿元。该行在快速发展中以服务民生为己任,引领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中小企业业务专营机制,组建国内首家专注服务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银行;探索要素市场金融服务创新,参与上海(楼盘)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扩大“三农”服务覆盖面,做好援疆金融服务,支持中西部产业建设,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该行不断深耕责任文化,打造责任竞争力。创业之初即开展社会捐赠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率先开展高校助学贷款,率先建立员工内部慈善捐赠平台,率先开展全行志愿者日活动,积极引领绿色信贷金融服务,率先制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并将其纳入银行整体经营战略之中,率先推出公益慈善基金托管金融服务模式。

2012年,浦发银行深化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社会责任工作,每股社会贡献值7.61元,同比增长1.66元,表现了较强的责任力。

践行企业责任

在经济责任领域,2012年该行加快战略布局,积极实施综合化、国际化经营,通过创新和资源倾斜,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中西部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和支持新疆(楼盘)经济跨越式发展,坚定不移地服务国计民生。尤其在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方面,2012年度中小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创新推出“吉祥三宝”金融服务模式,该模式下服务中小企业近4500户,初步完成“信贷工厂”一期建设。同时,以“立足县城、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为宗旨,从2008年至2012年末共设立21家村镇银行,总资产达200.8亿元,增幅达66.3%,紧密结合农村和县域经济特点开展产品创新,送金融下乡,切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该行以客户为中心,明晰客户视图、优化服务流程、维护金融安全,完善空中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帮助个人客户轻松理财,支持企业客户稳步成长,实现客户服务品质持续提升,2012年度该行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达89%。

在社会责任领域,该行坚持以人为本,2012年度以“感恩员工”为20周年行庆主题活动之一,开展了系列员工关爱活动。在金融消费者教育方面,2012年9月到11月开展了“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755个营业网点、5000人次员工参加宣教活动,各类宣传活动千余次,受益客户10万人次。积极开展公益活动,2012年度对外捐赠1361万元,广泛用于扶贫、助学、帮困、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特别策划开展了20周年主题公益项目“放眼看世界斜视儿童公益慈善手术项目”,计划在上海、重庆(楼盘)、贵阳、昆明(楼盘)、乌鲁木齐等中西部地区,3年投入650万元,支持2000名困难家庭斜视儿童进行手术项目;连续第6年开展“感恩同行,传递正能量”全行志愿者日活动,全行约5000名志愿者参加,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环境责任领域,浦发银行坚定不移打造低碳银行。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以总行统计为例,2012年度人均办公用水、用电、汽油消耗均实现同比下降。绿色金融领域卓有成效,至2012年末,节能环保行业贷款余额为256.52亿元,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存量退出322亿元,贷款项目环评率达100%,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浦发银行加大电子银行建设,2012年电子渠道交易量在全行交易占比达79.74%,客户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绿色金融服务成效显著。网上银行签约客户超过550万户,连续3年成为本行第一大交易渠道。手机银行客户超过120万户,超过2011年的4倍以上,交易规模增长超过15倍,增长速度处于业内领先。2012年进一步发挥与中移动战略合作优势,创新引领手机支付浪潮,至年末已累计超过50万名手机支付客户。信用卡电子对账单替代纸质账单占比37.82%。从而,积极发挥金融资源优势,引领1700余万客户,共同为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作者:王雅君)

来源:上海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