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有更大作为需加强“三个建设”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时间:2017-05-11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旅游行业协会要做好“三个服务”、发挥“五个作用”。旅游行业协会要在自身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完善体制机制,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近日,中国旅游协会召开六届二次理事会,总结脱钩一年来的工作,部署今后的发展。这是中国旅游协会自2016年2月3日实施换届并与主管部门脱钩后自行运转一年后召开的一次具有标志意义的大会,也是全国各级旅游行业协会脱钩、改革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反映。经过一年多来的工作探索和运转实践,旅游行业协会不仅逐步走上了运行正轨,也初步显现了民间组织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活力和作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7月8日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的要求,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的目的是要重构产业治理结构,发挥政府和民间组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职能和作用,特别是要提高行业协会商会在产业发展和市场治理过程中的引领、规范、自律、参谋和服务等作用,建立政府与企业、资源与市场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新型交流合作平台。


  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被列入全国第一批试点的148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基本完成了与原主管部门的脱钩和换届工作,并在短短的一年左右时间内,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全国省市县各级行业协会商会也都在有计划、按成程序进行着与主管部门的脱钩与改革。


  行业协会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本身并不是目的,脱钩是为了完善产业发展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型动力机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就旅游产业而言,行业协会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以组织化的形式形成一股有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民间力量。要有效发挥这种作用,行业协会必须在自身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完善体制机制,使自己能够形成一股来自民间组织的发展动力。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同时新科学、新技术、新资源等不断为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手段,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层出不穷。此前的旅游行业协会多是以传统旅游业态所形成的细分行业为主体,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品、导游等细分领域。近年来,自驾游、露营地、徒步旅行、温泉以及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社区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即使在传统业态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如饭店行业中的经济型酒店发展迅速,一个企业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发展到上百家、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的连锁店,而且他们承接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住宿市场。此外,在线旅游企业、度假租赁行业等发展迅速。旅游行业协会不能只是传统行业的代表,也要成为新生力量的代表。因此,旅游行业协会要在组织建设上能够覆盖旅游产业的所有领域,让旅游行业协会真正成为团结全行业的民间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推进。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没有可参照的现成经验和模式,在脱离以往的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的运转模式之后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使行业协会“脱钩”不“脱轨”,行业协会在脱钩之后必须迅速建立起新的适应现代民间组织运转和发展的制度体系,包括内部管理、对外交流、承接项目、活动组织、服务政府与企业等方面,都要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尽量缩短脱钩之后的“制度真空期”,迅速构建起适合现代行业协会发展的科学治理结构和工作运营机制,以充分保障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和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是强化能力建设。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旅游行业协会要做好“三个服务”、发挥“五个作用”。“三个服务”即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五个作用”即桥梁纽带作用、模范引领作用、服务团结作用、协调润滑作用、合作交流作用。旅游行业协会作为产业治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做好这“三个服务”、发挥好“五个作用”,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与动态的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组织机构形成呼应,形成以“秘书处”为标志的职业化人才队伍,把行业协会和分会的专职人员逐步培养成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职业化队伍。同时,发挥行业协会内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会员单位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建立相对稳定的,以“专家委员会”为主体的专家队伍,使行业协会本身成为本领域高端人才、领军人物集聚的智库型社会组织,以智力支持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


  总之,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初步显现出民间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活力和作用。今后,行业协会要进一步探索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服务政府与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使行业协会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约评论员王德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