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高效服务助推自贸区起航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17-05-09





  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之际,西安高新区着力通过各类创新手段,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与效能,更好地助推陕西自贸区起航。


  形成“双自联动”效应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高新功能区面积是陕西自贸区9个开发区中面积最大的,占到陕西自贸区西安片区面积的一半,同时承担建设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任务,是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高新功能区将发挥自身优势和产业特色,结合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创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形成“双自联动”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破解改革难题,建立符合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着力打造国际化循环、全球化配置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科技与经济合作新模式。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高新功能区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以金融贸易为核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文交流枢纽和金融贸易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经过3-5年改革试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高新功能区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凸显科技创新特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树立一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驱动新模式。


  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西安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由原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改造而成,共有两层,设有99个办事窗口,其中二层有51个办事窗口。今年2月以来,西安高新区对自贸区大厅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对大厅窗口进行梳理归类,并做功能分区。其中二层51个窗口被划分为综合服务、帮办服务、一口受理、便民服务等4个分区。在企业准入解读方面,实行“一口受理”接件,后台分拣、并联审批,3个工作日办结;编印标准化办事指南。西安高新区全面落实“多证合一、多项联办”的改革,已完成企业准入阶段19项行政许可事项落地,目前正在试运行过程中。实施“双自联动”,在陕西自贸区内实施的便利化措施,率先在西安自创区复制推广。


  此外,西安高新区建立起辅导帮办队伍。在西安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辅导帮办窗口,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建立30人的辅导帮办队伍,为企业无偿提供咨询、辅导、帮办工作。目前,第一批12人员已进驻一口受理窗口,由工商人员一对一辅导。


  同时,西安高新区引入EMS、引进公章刻制服务、银行上门服务等进驻大厅窗口,对企业证照实行免费邮递。目前,西安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共有驻厅部门38家,共纳入306个服务事项,其中审批许可45项。初步统计,即办事项178项,占58%。按照西安市政府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西安高新区对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和非行政单位便民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汇总,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分批确定清单,今年3月底前公布第一批清单,确保今年年底前达到70%以上(目前已达60%)。


  在大厅改造过程中,西安工商高新分局承担着重要任务。该局围绕“十九证联办”“开放、创新、便捷、高效”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窗口设置,实行“一窗式办理”“一站式办结”,从全局范围内抽调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员工充实到登记岗位,窗口人员已达到18人,占到该局总人数的近1/5,增加登记窗口至12个。目前,西安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登记窗口每天接待办事群众1000余人次,均能保证窗口秩序井然,当天抽号当天办结。


  在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延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西安工商高新分局对登记各项业务进行流程再造,统一标准,受理人员树牢“窗口无否决权”理念,严格落实“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对于企业提交资料不完善的,实行“一口清”,收取后再全程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资料,资料修改完善,当场核准,当场发照。同时,在西安市系统率先推出了营业执照邮寄送达便民措施,保证企业办事最多只跑一趟。截至目前,该局已为企业和经营户邮递营业执照330份。此外,该局以开展“千人亲商助企”活动为契机,结合高新区招商引资和园区高新企业发展实际,先后制定了服务辖区企业发展的13条举措和8项服务措施,积极开展“金牌助企”活动,建立与西安高新区招商局、投资服务局、管理办对接联络机制,深化“双向联络员”制度,对园区企业实行“超前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进行调研走访和结对帮扶,定期上门服务,征求企业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现实难题,做到高效、快捷、便民。


  率先开展贸易便利化先行先试


  陕西自贸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实行投资与贸易便利化,高新功能区率先开展贸易便利化先行先试。自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一直坚持按照自贸区标准建设符合国际自由贸易区通行惯例的通关模式,即一线“先进区、后报关”、二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区内“自行运输”,海关“23+8”项自贸区创新制度中的26项已成功在高新功能区复制。西安关区内四个“第一票”,即:第一票无纸化报关单、第一票“区港联动”、第一票“区区联动”、第一票“跨关区流转”均在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进行。目前,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围绕区外外向型科技企业通关便利化需求,探索特殊监管区外的保税监管新模式,力争为陕西自贸区特殊监管区区外保税等通关模式创新做出成功案例,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据统计,2016年,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和西安出口加工区B区(“两区”)共监管进出境货值达1267.66亿元,预计占西安市进出口总值70%,占陕西省进出口总值65%。


  2014年以来,西安海关作为国家海关总署确定的全国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三个试点海关之一,积极在“两区”开展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的复制推广工作。先后开展“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智能化卡口验放”等20余项创新制度的复制和推广,2016年又复制推广了“先出区、后报关”“跨关区流转”“境内外保税维修”3项创新制度,西安关区内创新制度绝大多数也在“两区”进行首次试点,提升企业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在“家”轻点鼠标就可实现申报,通关速度也从以前的几天缩短为现在的几秒。充分利用特殊区域的优惠政策,拓展园区新功能,促进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两区”通过关企联动、区港联动、区区联动监管模式,借助“在途监管电子辅助系统”,将原有的静态监管模式转化为动态监管,实现与青岛、北京、广州等重要口岸通关一体化作业模式。从时效上看,原模式下每票货物从申报到完成交接需用时约12个小时,而改革后只需5小时即可完成全部流程,较传统通关模式的通关效率提高1-2倍,为企业节约成本40%以上,给企业带来双倍效益。


  在物流成本方面,较原有监管模式下,增加企业自行运输、电子关锁自动加解锁等功能,保证货物可以24小时进出区。满足三星公司2小时经济圈的要求,满足了企业7×24小时调拨货物的需求,破解了原来完全依赖海关操作才能完成通关作业这一瓶颈问题,较传统模式每天进口预计节省压车费120万元,智能化的卡口管理使企业无需付出加急操作费,仅此项改革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近300万元。


  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与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B区还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创新稽查理念,强调“企业自律、引入中介”,由海关主动稽查向企业主动自律转变,由海关单一执法向社会中介共同参与转变,积极营造“海关监管、企业自管、社会共管”良好氛围。(江照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人文交流成陕西自贸试验区最独特优势

    2016年,陕西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38 2万人次,同比增长15 41%,国际旅游收入23 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 91%。越来越多的入境旅游者和越来越长的停留时间,说明陕西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西部的对外人文交流中心。
    2017-04-11
  • 西安高新区再攀高峰打造陕西自贸区核心区

    西安,以其无可比拟的人才、资源、金融、文化和政策等优势,成为中国(陕西)自贸区主要板块和核心,成为向西开放的窗口和枢纽。而西安高新区,以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成为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和...
    2017-04-17
  • 湖北自贸区以创新驱动改革突围

    根据《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 9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襄阳片区21 99平方公里,宜昌片区27 97平方公里。
    2017-04-17
  • 辽宁自贸试验区:打造振兴东北新引擎

    辽宁自贸试验区:打造振兴东北新引擎

    备受瞩目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终于揭开面纱。3月31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4月1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揭牌仪式,同时向沈阳、大连和营口3个片区授牌。
    2017-04-25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