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应对利润增速放缓


来源:投资快报   时间:2017-05-15





  15家上市银行一季度财报的两个核心指标引起社会关注。一是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利润增速几乎零增长,特别是中国银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645.78亿元,较上年下降3.67%。二是截至2017年4月6日,已经披露一季度财报的15家上市银行的2016年利息净收入为2.35万亿元,同比减少1400亿元,降幅为5.62%。五大行是净利息减少的“主力军”,全部陷入负增长。


  这几年金融市场化改革加速使得大型银行独占垄断局面已经被打破。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兴办为标志,社会化、市场化金融机构与融资开始放开,特别是社会化融资快速增长,已经开始蚕食与挑战银行业独霸融资市场的局面。本世纪初,银行业贷款等融资占据90%左右,现在只占50%左右。背后是银行业地盘被占领,蛋糕奶酪被分走。利润下降,收入降低就是必然结果。直接融资的大发展,使得间接融资的银行渠道被大幅度缩小。许多公司企业都通过股市、债市、股权市场、PE与VC融资,直接从银行贷款的优质大型企业越来越少了。银行获利能力快速下降。


  实际上真正动了商业银行业奶酪的是新金融包括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从资金来源上,以余额宝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各种宝宝较大幅度截留了银行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使得银行业不得不搞理财产品抬高成本吸收资金,使其吸收资金成本大幅度提高,压缩了利润空间。


  从资产业务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信用工具比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满足了客户消费金融产品需求;P2P贷款、众筹融资、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金融资产业务,已经截流与蚕食了银行贷款等资产业务拓展,大大降低了银行获利资产规模与获利能力。


  对银行利润侵蚀截流最大的是中间业务收入。本来银行业转型的目标是,从存贷款作为利润主体转向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增长机制。但是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的扑面而来,使得银行业本来就没有完成的转型遭受大劫。最明显的例子是结算支付业务,本来是商业银行很大比例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但是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的崛起将这块蛋糕基本全部拿走。目前有84.9%的中国网民使用过移动支付,其中,95%的网友只选两个工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就是说,传统银行在2016年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仅为5%。这个差距太大。在连乞丐都使用二维码收款的今天,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被甩出几条大街了,利润岂能不下降?


  面对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怎么办?首先必须转换观念,特别是转换吃老本、守旧、拒绝创新、抵制创新的思维。而是积极去拥抱创新,开拓创新,学习创新。其次,当务之急是去拥抱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科技金融。五大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上投入不少,下功夫很大。但客观地说,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较差距仍然很大。


  目前,大型银行在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金融上投入不少,但基本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客户非常少、效果非常差。银行业必须真心实意转型,真正转向移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上,现在开始转型都已经被动;如果再迟一步转型,那将彻底落伍或被边缘化或被淘汰出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一季度银行业资产负债增速双回落

    银监会近日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38 5万亿元,同比增长14 3%。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20 4万亿元,同比增长14 5%。
    2017-05-11
  • 金融科技时代 银行业探路未来

    随着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首当其冲是业务模式,以往躺着赚钱的业务模式难以为继,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其次是风控体系。虽然在调研过程中,一些银行部门IT部门老总认为金融科技公司风控比传统银行差,但在金融科技...
    2017-06-05
  • 金融科技驱动银行业转型

    对于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这几家互联网公司来说,应该是值得庆幸的日子。原来这些被商业银行看不起的公司,近来纷纷被各大商业银行揽入怀抱。
    2017-06-23
  • 私人银行业务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银行业协会于6月30日举办私人银行业务专业委员会年会,并发布《中国私人银行行业发展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称,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2017-07-03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