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轻度加工零食凭借健康、天然、营养等优势,成为全球零食市场中的新热点之一。在消费需求、政策监管、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入,轻度加工零食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成为行业的主流品类之一,持续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零食的需求,为休闲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健康零食成消费热点
当下,在全球零食市场中,以“减少人工处理、突出自然属性”为特点的轻度加工零食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多国的超市货架上,越来越多的零食产品以“轻度加工”概念打动消费者,这一趋势受到行业的关注。
数据显示,美国有48.8%的消费者每天至少吃3次零食,其中64%偏好“能量补给”产品,61%选择高蛋白零食,且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计划减少添加糖和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在英国的超市货架上,四枚装水煮蛋以独立零食形态在高蛋白零食专区销售,其主打“天然高蛋白+即食便利”概念,推出后受到了健身人群与快节奏上班族的欢迎。在国内市场,类似的趋势也正在显现。鲜蒸蔬菜零食、冻干果蔬等产品的热销,以及消费者对清洁标签的追求,都表明我国消费者对轻度加工零食的接受度和喜爱度在不断提高。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强烈需求,他们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选择频率已经超过了纵享型零食。
政策压力也是轻度加工零食兴起的重要推手。欧美及亚太地区食品安全监管趋严,美国实施的“食品正面标识(FOP)”标准要求清晰标注营养成分,减少误导性标签;欧盟的“从农场到餐桌”战略(FarmtoForkstrategy)推动食品工业降低添加剂使用率,增加原料透明度。我国市场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国家卫健委持续优化食品添加剂目录,消费者认知已从“零反式脂肪酸”延伸至“减少防腐剂、人工香精”。清洁标签已成为行业关键词,其核心是“成分短表+可识别原料+无人工化学添加”,这与轻度加工的理念高度契合。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食品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产品配方和加工工艺,减少不必要的添加剂使用,由此可推动轻度加工零食的发展,使其成为顺应相关政策的新兴品类。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轻度加工零食的兴起离不开加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原料选择方面,业内品牌倾向于采用全食物或天然农产品,如鹰嘴豆、藜麦、全谷物、坚果等,最大化地保留食材的原生结构和营养成分。同时,随着天然防腐技术的逐渐普及,业内品牌致力于通过迷迭香提取物、绿茶多酚、山椒果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替代化学防腐剂,既能实现抗氧化保鲜功能,又符合清洁标签原则,能保留产品的天然属性。在加工方面,温控与短流程加工技术广泛应用,如低温烘焙、真空干燥、物理杀菌(如超高压处理HPP)等,避免了高温、化学反应导致的营养流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原生结构和营养成分,使产品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更胜一筹。这些创新技术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同时也强化了品牌的溢价能力。
在产品层面,轻度加工零食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创新形式。蒸煮蔬食类零食成为市场新热点,其以高膳食纤维、健康低卡为卖点,品类涵盖南瓜、山药、蜜薯干、鹰嘴豆、白芸豆、黑花芸豆等,通过简单的蒸煮工艺,不添加过多添加剂,保留了蔬菜的原汁原味和营养价值,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即食零食的需求。业内人士表示,蒸制过程使食材质地软化,适配国人对“软熟适口”的饮食偏好。
更重要的是,对于部分在国内缺乏消费基础的食材,蒸煮工艺通过简化食用步骤、突出食材本味,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接受度,为健康零食的品类拓展提供了新路径。以鹰嘴豆为例,伴随地中海饮食在全球的风靡,鹰嘴豆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鹰嘴豆泥的制作方法十分繁琐,需要将生豆提前浸泡一夜,沥干煮熟后倒入搅拌机,再加入多种调料,即食的蒸煮鹰嘴豆泥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尝鲜门槛。
与此同时,冻干果蔬、冻干菌菇、仅含2-4种成分的水果棒、有机能量棒等轻度加工零食,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新品类催生全产业链变革
业内人士指出,轻加工零食的兴起正带动从上游农业到下游零售的全链条变革。
在上游,轻度加工零食对原料的品质与完整性有较高要求,促使农业种植端对种植方式和品种选择进行优化,鹰嘴豆、坚果、燕麦等健康属性较强的食材种植需求增加,成为供应链热点。这不仅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中游,生产企业为适应轻度加工需求,需改造传统高温高压工艺,投资短流程和天然添加技术。这一过程伴随着设备升级与研发成本的上升,但同时也为加工企业创造了品牌溢价空间,提升了其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下游,轻度加工产品短保质期的特点,使得冷链物流需求显著上升。欧洲零售商披露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冷藏健康零食上架率提高了约15%,电商和便利渠道(如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等)成为新品推广主力,为轻度加工零食拓展了销售空间。针对这一趋势,零售商应加强冷链管理,确保产品品质不受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轻度加工零食的市场前景广阔,但其也面临挑战。首先,大部分轻度加工零食保质期较短,产品需在4-8周内消费完毕,零售端需要高频补货,相对于传统零食,库存管理压力较大。其次,部分轻度加工零食需要冷藏,导致产品的物流和销售成本增加,尤其对跨区域电商渠道构成挑战。企业需在天然防腐技术、包装创新(如气调包装、真空封装)和冷链优化上持续投入,才能保持产品竞争力。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