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在科协组织建设、科学普及推广、新兴产业培育、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加强合作,全链条推进航空港区科幻动漫产业发展,开辟河南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
近年来,我国科幻产业蓬勃发展。今年3月,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在2025中国科幻大会上发布了《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1089.6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科幻产业连续两年创造千亿元营收。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科幻网络文学加速与影视、游戏、衍生品、文旅融合,"科幻+"跨界融合成为趋势。"以科幻为纽带激发科技创新,以文化为桥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以产业为支点培育发展新动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会上表示,近年来,科幻文学及影视作品影响日益广泛,科幻创作力量不断壮大,青年人才迅速成长,科幻企业数量迅速攀升,科幻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跨界融合火热
目前,我国科幻产业正在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已成为全球科幻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其中,科幻与旅游、舞台表演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4月4日,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幻与自然碰撞"盛宴--乌兰哈达火山机甲巡游活动,我国传统文化 IP"孙悟空"等巨型机甲震撼登场,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驻足围观。在素有"地球火星"之称的6号火山脚下,充满科技感的巨型机甲与万年火山形成强烈对比。这些造型各异的机甲高达三米,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大型科幻片体验。这场别开生面的"机甲巡游"活动,成功地将科幻元素与地质奇观完美融合,为传统文旅注入了创新活力。活动不仅展现了乌兰哈达火山独特的地貌魅力,更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到科技与自然的碰撞之美。据了解,未来,乌兰哈达火山景区将继续探索更多跨界融合的可能,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科幻与舞台表演相融合也能碰撞出别样火花。4月24日,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期间,焕新后的大型科幻舞台剧目《幻享·米仓道》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上演。《幻享·米仓道》剧情以"地球七天""天选之子""米仓古道"等10个章节呈现,通过深入挖掘南江县和米仓古道的丰富历史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科幻元素大胆融合。"作为首部巴文化科幻舞台剧,我们将科幻题材与巴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科幻世界观的构建,让传统文化以一种充满新鲜感和吸引力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目光,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颖的表达方式。"《幻享·米仓道》导演李利星介绍。
不单如此,科幻在游戏、衍生品等领域都有不俗表现。《报告》显示,我国科幻核心产业中,科幻阅读2024年总营收35.1亿元,同比增长10.7%,科幻新书码洋贡献率明显提升,科幻数字阅读和有声阅读进入发展快车道;科幻影视2024年总营收67.1亿元,虽科幻电影票房回落,但科幻微短剧与中短视频发展势头强劲;科幻游戏在2024年总营收达718.1亿元,同比增长10.2%,电脑端与主机端科幻游戏营收增速加快,科幻游戏制作水平显著提升;科幻衍生品2024年总营收25.3亿元,同比增长11.0%,市场呈现回暖趋势,国内原创 IP逐步成为主导力量;科幻文旅2024年总营收244亿元,本土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较去年营收占比提升,科幻舞台剧和科幻剧本娱乐逐步迈向内容精品化与运营高端化阶段。未来,随着技术迭代、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我国科幻产业链条各环节将加速协同创新,持续优化生态体系。
探索融合新路
科幻跨界融合正当时,业界也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路径。
北京在推动科幻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面,2025中国科幻大会上发布的《北京市科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科幻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1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0.2亿元,年均增速26.6%。大会期间,通过国际产业技术对接、重大项目签约、前沿产品发布等一系列务实高效环节,推出8款科幻领域新品,促成5家重点项目企业落地和2个重要项目签约,涉及金额8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融合发展方面,北京推动相关区科幻产业差异化发展。具体而言,推动怀柔区依托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及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等文化、科技资源,以科幻影视IP为核心,推进搭建面向科幻影视的国产化数字拍摄适配测试相关平台,探索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增设科幻主题论坛。同时,推动大兴区依托视听内容制作产业优势,持续提升XR虚拟演播室、星光5G+超高清远程制作中心等设施水平,重点打造科幻主题专题栏目、剧作等视听内容产品一站式孵化平台,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极。此外,推动通州区依托大运河、宋庄、环球影城等文化资源,拓展科幻元素应用内涵,加强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能各类科幻主题场景建设。而在怀柔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大兴星光影视基地、通州元宇宙创新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环球影城周边等地打造科幻主题展示场景不少于3个。会上发布的《北京市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5年底,北京市科幻产业强链、固链、延链将成效显著,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达到600亿元,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到2027年,科幻产业承载力将明显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加速形成,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柯昊纯是《报告》衍生品版块的编写者,他以科幻衍生品为例介绍,当前衍生品市场正在借助内容创新、数字技术提升以及与品牌联名等方式不断开辟新路径,如服装、床垫、眼镜、鼠标、饼干等都曾与《三体》IP联合推出跨界产品。
科幻文化正在打破传统行业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科幻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科幻跨界融合还将继续深入拓展,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喜的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