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美食为城市文化的创新与传播提供了鲜活样本。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一家文创店里,"绒馍馍"互动情景式销售方式极具创意,顾客可以体验烤"馍"、剁"肉"、夹"馍"、浇上"汤汁"的全过程,最后拿到一个肉夹馍玩偶。这一系列制作肉夹馍的过程被高度还原,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制作肉夹馍的热闹场景,也让城市记忆更加生动鲜活。
"绒馍馍"现象背后,是城市记忆的创新性转化。肉夹馍作为"三秦套餐"之一,通过毛绒玩具的形态重构,实现了从物质消费到精神共鸣的跃迁,成为陕西文化的一张新名片。城市宣传不仅需要厚重的历史底蕴,还需要创新的表达方式。过去,城市宣传往往侧重宏大叙事,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从日常生活、市井烟火中寻找文化认同。
真正的文化创新,永远扎根于土地,生长于人心。传统的地方美食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游客只能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品尝。而美食文创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在广东台山,冰箱贴以当地非遗美食黄鳝饭为原型,煲盖与煲身通过磁铁吸附,揭开瞬间,金黄的鳝丝与葱花清晰可见,米饭粒粒分明,仿佛刚出锅般热气腾腾;新疆以本地特色美食为原型设计的拼图,将烤馕、拉条子等美食元素融入其中,让游客既能感受到新疆美食的独特魅力,又能深入了解新疆的饮食文化;河南博物院推出的烩面玩偶,搭配可拆卸的"配菜"配件,让传统美食变身可互动的文化玩具。这些创意产品让地方美食突破了"一次性消费"的局限,成为可以长久保存的城市记忆载体。
美食文创的崛起为城市文化传承提供了新范式。各地应把握这一趋势,在保持文化本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做到既追求流量效应,也坚守文化品质;既突出地域特色,也避免符号化堆砌;既鼓励市场创新,也加强政策引导,让更多地方美食通过充满烟火气的文创"走出去"。
当一座城市能以文创为媒介让文化"融"入生活,当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遇,当集体记忆与个体情感共鸣,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塑造出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曾若溪)
转自:陕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