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法治护航消费 共筑权益防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3-21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湖北省黄梅县烟草专卖局以“法治护航民生,权益点亮消费”为主线,创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作为全国“八五”普法的基层实践者,黄梅县局以“精准普法、科技赋能、全域覆盖”为发力点,通过真假烟辨识科普、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物流普法专项行动等举措,构建起法治宣传与群众权益保护的“双向通道”,为打造诚信有序的消费环境注入法治动能。

  一、辨假护真:以“火眼金睛”筑牢消费防线

  “您看,真烟的激光防伪标识在光照下会呈现清晰的动态图案,而假烟往往模糊不清。”在黄梅县鹏泰超市门口的普法咨询台前,专卖执法人员许辉手持真假烟对比模型,耐心地向市民张先生讲解鉴别技巧。活动当天,黄梅县烟草专卖局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商业区设立了多个普法咨询台,专卖人员化身为“法律宣传员”,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针对电子烟监管新规、免税烟回流鉴别、卷烟真伪识别等热点问题,专卖人员通过实物展示、激光防伪标识比对、烟丝燃烧实验等直观方式,详细讲解了“看包装、摸纹路、验钢印”等真假烟辨别技巧,让消费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实用的辨假知识。

(图:县局专卖人员讲解辨别真假烟)

  二、案例直击:以“身边事”敲响法治警钟“网络直播卖假烟,看似利润高,实则代价更大!”在黄梅县局组织的“法治茶馆”座谈会上,专卖人员以一起跨省网络售假案为例,向零售户代表揭示新型违法手段的隐蔽性与危害性。该案中,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引流,以“免税代购”名义销售假冒高档卷烟,最终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追究刑事责任。许辉结合《电子商务法》《刑法》相关条款,强调“线上违法同样难逃法网”,并通过模拟法庭形式,让商户亲身感受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另一典型案例聚焦农村集市“流动售假”现象。执法人员通过影像资料,展示了一起利用改装货车在偏远村镇销售假烟的查处过程。视频中,执法人员迅速锁定目标、固定证据的全流程执法,让在场群众直观感受到“科技强警”与“法治为民”的双重力量。“原来卖假烟不仅害人,还会毁了自己!”零售户陈老板在观看后感慨道。

  三、物流普法:筑牢寄递渠道“法治防火墙”“这种用食品包装袋伪装卷烟的手法,今年已发现3起!”在黄梅县顺丰速运分拣中心,专卖执法人员联合邮政管理部门开展“以检带训”专项行动。通过对快递包裹的特征分析,执法人员向物流员工讲解“茶叶罐藏烟”“玩具内嵌烟支”等新型走私手段的特征,并现场演示开箱验视的标准流程。

(图:县局物流普法宣传)

  为提升普法长效性,黄梅县烟草专卖局还与物流企业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全方位的烟草制品监管体系。他们定期与物流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物流运输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物流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也为构建安全、有序的烟草制品运输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物流主管表示:“现在我们的安检员看到异常包裹,能第一时间联动烟草部门,真正实现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黄梅县烟草专卖局以“3·15”为契机,通过科技赋能、案例警示、行业共治三大抓手,推动普法宣传从“单向灌输”向“多维互动”升级,从“节点活动”向“长效机制”深化。下一步,该局将探索“法治云驿站”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群众普法需求,定制“点单式”法律课程;同时深化与高校、社会组织的合作,培育“法治志愿者”队伍,让普法力量扎根基层、服务民生。(李俊)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