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普及,传统的工业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生产的发展需求,尤其在金属零部件外观缺陷检测方面。深圳技术大学的“全域智检”团队致力于打破这一瓶颈,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检测系统,结合了2D/3D视觉和光声融合技术,成功实现了对轴承、万向节、蓝膜电池等金属滚动体的表面及内部缺陷的精准探测。
突破传统检测技术,如何实现更高精度的缺陷识别?
该系统通过集成激光线扫、相移条纹探测和光声融合技术,结合AI技术,解决了金属零部件(尤其是滚动体)加工表面的难检缺陷识别问题,如纹理融合性缺陷(缺陷与正常的加工纹路极难区分)、小目标缺陷(缺陷分散、面积占比小)等,并实现了金属材料内部缺陷(如裂纹、孔洞)的同步探测。
为何选择金属零部件缺陷检测作为技术创新突破口?
团队负责人解释道:“在工业生产中,金属零部件的质量是设备安全性与生产效率的核心要素。任何一个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引发重大安全隐患或生产事故。因此,我们团队通过跨学科合作,将光电信息、智能感知与工业检测技术深度融合,研发出了一套高效、精准、智能化的检测系统。这套系统不仅填补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还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提升工业制造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专利:1)一种基于偏振干涉的轴承滚子外观线扫条纹检测装置,No. ZL202421350586.X
2)一种金属滚动体的多模态缺陷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No.202411990169.6)
如何与行业合作,推动技术转化与应用?
自项目启动以来,团队深入调研了多个行业需求,特别是在轴承、万向节和新能源电池制造领域,针对市场现有缺陷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与行业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使得这一系统的技术得以快速应用,并在多个实验中表现出色。
目前,该检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工业生产环节,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缺陷的漏检率和误检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团队已经与东莞新吉凯氏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密切合作(已合作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确保了项目的产品试点和技术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团队的技术能够将漏检率从5.5%降低至1.4%。
图1团队成员在进行设备和实验操作
图2 项目产品集成图
未来展望:如何推动全球智能制造的进步?
“我们不仅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更希望能为行业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团队代表表示,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大产品应用范围,进军更广泛的金属零部件和新能源市场,推动技术走向全球。
“全域智检”团队的成功,代表着深圳技术大学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的又一突破,也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精准化检测开辟了新的路径。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工业检测领域的技术革新,为制造业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