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达洗脸巾品质突围:原料溯源与生产严控是核心防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4-08





  近期曝光的卫生用品行业乱象,将“一次性纺织物用品安全”推向公众视野。然而,多数用户对“化学添加剂”“无菌标准”等安全相关指标术语高度关注,但普遍缺乏辨识安全认证标识的能力。4月7日世界卫生日,央视网发布专题视频,通过消费者调研、实验室检测与工厂探访等环节,揭开了洗脸巾从原料到生产的全链条安全逻辑。

1744076431940118.jpg

  行业现状:繁荣背后的安全焦虑

  中国洗脸巾品类市场繁荣与消费焦虑并存。行业检测人员表示,部分产品存在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残留、微生物含量超标等安全隐患。同时,皮肤专家指出,使用卫生条件不合规、有化学添加或者大量微生物残留的洗脸巾,有可能破坏皮肤微生态的平衡,引发敏感肌群体皮肤问题。

1744076451502346.png

  在商圈随机走访中,消费者普遍表现出“选择困境”:“担心买到回收原料做的洗脸巾”“不知道如何分辨安全的洗脸巾”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低价非棉产品通过电商渠道快速扩张,加剧“安全标准虚标”“检测报告造假”等行业乱象。

  安全逻辑的断裂:从检测到生产的行业真相

  在维达的洗脸巾原料工厂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演示了安全洗脸巾的“通关测试”。首先,在原料选择上要安全,除了棉纤维,木源纤维素纤维是安全的天然植物纤维之一,其纤维长度能做到38mm,远超棉花的16~28mm,兼具触感柔软、吸水性好、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同时更不容易掉絮。其次,还要保证生产环境和环节的洁净与自动化,这一步决定了洗脸巾是否无菌。最后在质检环节,判断送审产品是否能通过微生物指标测试、荧光剂检测、重金属检测等多环节“关卡”。这些硬性指标的确立,对应着消费者因使用劣质产品所引发的皮肤红肿、瘙痒、慢性皮炎等健康问题的真实代价。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有权威认证,安全保障的品牌洗脸巾。

1744076460528350.png

1744076467346036.png

  作为响应洗脸巾安全倡议的代表企业,维达展示了全流程的生产体系。在无纺智能工厂车间,生产环节设置多重质控节点,配备智能管理系统,确保产品洁净。让“无回收料,无荧光剂,无刺激”不再成为营销话术,而是依托于纯天然植物源、自动化生产以及权威检测把关等硬核保障守护安全。

1744076473123570.png

1744076480772741.png

1744076488179766.png

  行业呼吁:共建透明化安全体系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透明化实践为行业树立了参照系。生活用纸行业需加速建立覆盖原料筛选、洁净生产、专业认证的统一规范。只有更多企业共同完善从原料筛选到生产规范的安全要求,才能真正筑牢行业安全底线,进而建立消费者可感知的验证机制。比如强化电商平台责任,要求商家公示安全检测报告,解决消费者对生活用纸安全的信任疑虑,推动行业从原料筛选到出厂检测的全链路透明化。

  诚然,当消费者的安全需求被看见,当行业的安全标准被不断提高,洗脸这件不应被忽略的小事,就能回归安心与日常。若每一包洗脸巾都能讲清“从哪来、如何造”,这场关于日常安全的行动才算真正开始。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