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发展人才支撑 多方探索产教融合新实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2-19





  日前召开的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抓好“两个先行先试”,深化科教融汇、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以技术转移为纽带推动“四链”融合。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升级,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也在不断升级,需要通过校企联动发掘产业实际需求,培育更具备实践能力人才,为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在与小米联合搭建的实验室里,北京工业大学学生王奕达正在调试AIoT实验箱的代码,确保新加入的人脸识别能够顺利与智能门锁联动,不用钥匙,不用指纹就能开门。


  “在参加小米主办的AIoT开发平台创新挑战赛的过程中,让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如何将知识落地,比如如何将人脸识别等新功能整合进物联网系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工作进度推进等等,这些对我未来的工作实践都很有帮助。”王奕达告诉记者。


  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赵艳提到,企业与高校联合举办技术大赛的初衷是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实践实训实战机会,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也为企业输送更多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在大赛中表现出优秀的实践能力的学生,小米公司也会在招聘中予以倾斜。”


  类似北工大与小米这样的校企联合培养,正在为我国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也反映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人才需求。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大,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但是,中国工程人才依然短缺,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估,2025年,在我国重点领域的制造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00万。


  在人才缺口需求的带动下,部委、高校、地方都在积极探索产业人才培育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院围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等,与航天科技集团等20余家头部企业联合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


  “在就业供给侧,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发展、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的新时代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需求的匹配度。”赵文说,“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树立政校企协同意识,构筑‘产学研用创’全链条、融贯式、一体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地方也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培养实践,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型人才。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提到,江苏积极加强多元协同,推进产教融合。“我们通过建立重大技术需求征集网络和对接解决机制,提炼产业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2019年以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以及长三角的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65所高校已经与江苏省产业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5761名。”


  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构建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机制。


  “通过产教融合,企业可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也为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人才活力。”王建华说。(记者 袁小康)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