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兆瓦光热发电装机全球占比7.8%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2-01





  近日发布的《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3》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兆瓦级规模以上光热发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588MW,在全球太阳能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中占比7.8%。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雅玲表示,太阳能热发电前端采用聚光吸热装置、后端采用同步发电机组、配置二元硝酸熔盐等储热系统,可连续稳定发电,是能够发挥煤电机组作用的电网友好型电源。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加快建设,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双重功能、具备在部分区域作为调峰和基础性电源潜力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此次发布的《蓝皮书》将成为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的有效参考,《蓝皮书》数据将对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对行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1座光热电站并网发电,其装机容量570MW。其中,最大装机规模100MW,最小装机规模10MW。根据聚光形式的不同,我国并网光热电站中熔盐塔式占比约64.9%,导热油槽式约26.3%,熔盐线性菲涅尔式约8.8%。


  《蓝皮书》提出,2023年,随着运行经验的积累和运行水平的逐步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的运行性能不断提高,逐步进入稳定发电期,发电量大幅提升。随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作为落实市场化并网条件的配套选择之一,光热发电项目不断增加。根据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各省区市在建和拟建(列入政府名单)光热发电项目约43个,总装机容量480万千瓦,预计最晚将于2025年完成建设。


  在关键材料和产品产能方面,《蓝皮书》认为,在原有产能基础上,为迎接风光大基地中光热发电项目建设,2023年,相关企业将通过延长自身产业链或新建生产线,提高光热发电行业的供应支撑能力。根据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不完全统计,我国光热发电工程相关配套企业约600家。其中,集热系统相关产品和设备供应商约245家,储热系统相关产品和设备供应商约135家,我国光热发电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在光热发电技术经济性方面,《蓝皮书》表示,目前光热电站在电网中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国家第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能发尽发”的独立电源调整为“储能调峰”电源,储能时间也按照项目需求优化为8小时左右;聚光系统规模比第一批示范项目减少,等效年利用小时数较低。光热电站的系统配置,考虑在满足装机规模、储能时长、系统设备安全性等要求前提下降低初投资;100MW塔式光热电站单位造价由2.977万元/kW下降至1.6209万元/kW,下降幅度约45.6%。


  此外,《蓝皮书》指出,光热发电产业发展迅速,成本快速下降,但与光伏风电相比成本依然较高;产业链配套齐全,但电站项目少,拉动强度不足;光热调峰启动,但机组容量小,不足以体现光热的价值。针对这些挑战,《蓝皮书》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去补贴-市场化发展”过渡期间的光热发电两部制电价;尽快开展太阳能热发电对电网支撑能力的研究;不断总结现有商业化光热电站的经验,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开展光热发电前沿技术示范,持续深化基础研究;尽快实施单机大容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推进以太阳能为主的多能互补的低碳发电技术示范;对多种新型储能发电项目进行集中示范,研究其在电网中实际发挥的作用和特性。


  据了解,《蓝皮书》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写。(记者 叶伟)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