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过剩局面短期难以扭转 产业链上下游携手抵御市场风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4-16





  为加强奶业利益联结,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格局,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日前,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奶业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举行,奶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携手推动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在会上谈到,2023年,牛奶产量4197万吨,同比增加6.7%;奶牛养殖规模化率75%左右,荷斯坦奶牛年均单产9.4吨;生鲜乳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乳蛋白平均含量达到3.28%、乳脂肪达到3.91%,主要营养和卫生指标比肩发达国家。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是广大奶业人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结果。


  辛国昌指出,当下,奶源过剩局面短期难以扭转,养殖端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加工端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即便如此,生产还在增加。但是,奶源过剩一定是短期的、阶段性的,长期来看,奶类消费还有巨大增长空间,业界要放眼未来、共克时艰,守好底线,自有奶源牧场、社会化牧场都是企业发展的储备资源。


  着眼未来,辛国昌表示,要解决好“一横一竖一个同心圆”三个问题,凝心聚力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一横”就是产品线,要在扩展产品线上做文章,既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又能够起到“蓄水池”的调节作用。“一竖”就是产业链,要加快建立新型生产关系,建立奶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养加融合,实现全链发展。“一个同心圆”就是要发挥本土奶源的鲜活优势,提高国产奶业竞争力。


  内蒙古恒富牧业集团、哈尔滨完达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表示,将积极参与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全面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共担市场风险、共享发展红利;积极参与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以质定价,结合乳品厂质检和第三方质检为依据来衡量牛奶品质,与乳品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确保长期稳定合作;积极加强“内功”修炼,提高养殖企业自身技术、管理水平,推动牧场数智化发展,达到“提质、增效、减排”的目的,不断提高行业地位和发展能力;积极强化务实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共赢发展的利益联结新机制。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南京卫岗乳业等加工企业表示,近年来,乳品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持续完善与养殖企业利益联结,主要措施包括围绕奶牛良种、优质饲草、奶牛品质、牧场数智化转型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奶牛养殖体系建设;保障生鲜乳正常收购,保障农牧民利益不受损失,维护牧场稳定经营,助力奶业振兴发展;金融精准支持落地,满足牧场多元化发展资金需求,持续解决牧场现金流难题。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提升养殖企业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持续完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维护公平合理的生鲜乳购销秩序;发挥乳品企业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引导,不断提升乳品消费水平。


  会上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奶业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产业一体化发展为核心任务,把密切养殖加工利益联结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建立和完善养殖企业和乳品企业之间更加有效、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促进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维护公平合理的生鲜乳购销秩序,推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格局,增强奶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以市场为主导,立足当前纾困解难,着眼未来奶业高质量发展,提倡乳品企业与养殖企业积极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签订并严格履行生鲜乳购销合同,促进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形式更加多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国产奶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共同推动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构建优势互补的工作推动体系;均衡产业链利益分配,建立更适合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发挥生鲜乳购销合同作用,推动乳品企业与养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强化“共谋共建”,维护良好生鲜乳购销秩序;重视自身“内功”修炼,提升奶农联结能力、贡献份额和受益水平;重视上游生产稳定性,促进奶畜养殖和乳品加工双轮驱动、互促互进;提升乳品消费水平,以内驱性动力带动国人体质增强和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合力护航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与落地;促进相关政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相关帮助支持,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记者 杨晓晶)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